中国资产管理机构 气候表现研究报告(2022) GREENPEACE绿色和平
作者:袁媛 编辑:王赫、李雨潇 鸣谢以下人员给予本报告的帮助: 马震宇IWRI世界资源研究所 吴艳静|商道融绿 袁瑛、魏佳、郝江北、MelissaWangI绿色和平 发布日期:2022年8月 茗作权及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绿色和平和中华环保联合会基于在北京取得的临时活动备案共同发布.
除标明引用的内容以外,本报告内内容(包括文字、数据、图表)的茗作 权及其他知识产权归绿色和平.
如需引用本报告中的数据及图表,请注明 出处.
标明由绿色和平拍摄的照片必须取得绿色和平授权后方可使用.
本报告为基于有限时间内公开可得信息研究产出的成果.
如本报告中相关环 境信息存在与真实信息不符的情况,欢迎与我们沟通联系:greenpeace.cn@ greenpeace.org.
由于信息获取渠道的局限性,绿色和平、中华环保联合会不 对报告中所含涉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作任何担保.
本报告数据涵盖时间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研究期间之外,各信 息平台上公开的环境信息如有被更改或增加的信息不被包括在此研究结果分析 中.
本报告仅用于政策参考、信息共享和环保公益目的,不作为公众及任何第 三方的投资或决策的参考,绿色和平亦不承担因此而引发的相关责任.
中国资产管理机构气候表现研报售(2022) 目录 执行摘要 02 一、背景简介 04 1.背景 04 2.研究目的与范围 05 二、研究方法论 07 三、资产管理公司气候表现 08 1.整体表现 80 2.核心主题一:气候风险治理 10 3.核心主题二:实际气候行动 11 四、总结与建议 19 参考文献及附录 20 参考文献 20 附录一:打分指标体系 22 附录二:15家资管公司得分明细 24 附录三:报告中涉及的A股可持续主题主动性公募基金产品 24 图表目录 图1.15家资管公司气候表现评级情况 80 图2.15家资管公司在气候风险治理主题三个评分维度中的平均得分情况 10 图3.15家资管公司在实际气候行动主题六个评分维度中的平均得分情况 11 表1.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前20家非货币公募基金月均规模最大的基金管理机构 及前16家养老金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管理机构 06 表2.15家资管公司2021年度高碳行业股权投资情况 14 表3.15家资管公司的A股偏股型主动公募基金产品发行情况 16
2中国资产管理机构气换表理研究报(2022) 执行摘要 气候危机正在展现出巨大的系统性风险,不仅影响着生态系统、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还会引发金融市场震荡,造成 突发性经济波动,从而影响社会稳定.
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带来的挑战并抓住潜在的机遇已成为金融行业当下的重要工 作.
同时,由于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资金体量非常庞大,全球主要金融机构的决策引导和融资支持是当前绿色产业筹 措资金、推动全社会低碳转型的重要杠杆.
金融机构的投融资活动及其产生的气候环境影响也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全球头部金融机构纷纷声明支 持可持续投资,承诺实现投资组合的净零排放目标.
尽管金融机构在长期气候目标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雄心,但在落 实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行动上,金融机构究竞走到了哪一步仍是需要深入研究分析的问题.
为回应这一问题,《中国资产管理机构气候表现研究报告(2022)》基于资产管理规模、注册地、议题相关性等原则, 共选取15家注册地在中国大陆地区、资管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尝试评估中国资产管理机构在应对气候变 化方面的表现.
《报告》从“气候相关风险治理”和“实际气候行动”两个核心主题入手,旨在针对金融机构应对气 候变化议题为主要利益相关方提供冷静客观的洞察,同时针对资管行业助力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 建议和路径.
主要发现 打分结果显示,15家头部资管机构的总得分均未达到及格水平(即总分的50%).
这表明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目前在 实际气候表现方面整体步伐缓慢.
在“气候风险治理”主题中,资管公司得分普遍较低,仅有嘉实基金、南方基金和 华夏基金三家公司得分超过30%;大成基金则没有披露任何相关信息.
在“实际气候行动”主题中,只有华夏基金 和南方基金得分超过40%,嘉实基金、广发基金和大成基金得分明显落后于其他公司.
“气候相关风险治理”主题从气候风险治理结构、管理方法及实际影响三个方面评估资管机构对气候相关风险及机遇 的认知理解和信息披露现状.
这一主题下,资管机构的主要问题为: 1.气候风险治理架构亟需完善.
虽然已有13家公司初步建立了基于ESG概念的内部治理架构,但相关内容的具体度 和完整度仍然较低,缺乏完善的自上而下的风险管理架构.
2.在管理方法方面,气候风险管理未被重视,方法盈待体系化.
有12家公司已建立了ESG投资方法流程、数据库和 评估工具指标等,并采用责任投资策略.
很少有资管机构意识到气候相关风险的特殊性和实质性,其风险管理的 关注重点仍局限在ESG的概念框架中.
3.在影响评估方面,气候风险的实际和潜在影响被严重忽略.
资管机构整体极度缺乏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对企业市场、 业务、投资战略、财务报表和未来现金流等方面潜在影响的评估和披露.
执行消要 中国资产管理机构气候表现研究报售(2122)3 “实际气候行动”主题从设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实施执行计划、监测追踪进度、披露沟通等六个维度评估资管 机构在将气候问题纳入公司决策运营和投资活动方面的实际行动进展.
这一主题下,资管机构的主要问题为: 1.资管机构尚未重视与投融资活动相关的范围三碳排放.
15家资管公司都未对GHGprotocol定义的范围三类别15, 即与投融资活动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量化测算并披露数据.
这意味着目前金融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可能 存在很大的缺口.
还有11家资管机构没有核查及披露其碳排放相关的任何信息.
2.资管机构尚未设定科学的中长期气候目标,对实现碳中和缺少雄心.
目前绝大多数中国资管公司尚未对“碳中和” 目标做出及时响应.
仅有华夏基金和南方基金已经针对公司自身运营层面的“碳中和”作出相关行动,其他公司 都未做出相关声明.
15家机构均加入了与责任投资、可持续发展等议题相关的倡议联盟,但尚未有任何公司针对 包括范围三在内的碳排放做出充满雄心的气候承诺,设定科学完整的气候目标.
3.资管机构投资组合中持有大量高碳行业投资,投资理念与实际行动严重脱节.
针对资管机构上市公司股权投资情 况的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度15家资管机构针对高碳公司的股票投资总计规模超过52亿元人民币.
其中大成基 金投资组合中的高碳投资比例甚至超过40%,在气候风险治理方面表现较好的南方基金也持有25%的高碳投资.
4.可持续投资产品名不副实.
针对资管公司发行可持续基金产品的分析结果显示,所筛选的37支偏股型主动公募基 金产品中,有23支产品的前十大持仓中含有高碳投资标的,实则只有两成可持续主题的基金产品在选股方面名副 其实.
而且可持续投资产品整体在信息披露方面透明度很低.
5.资管机构参与气候信息披露意愿度低.
资管行业参与信息披露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
仅两家公司发布了独立的 ESG或社会责任报告,三家公司发布了责任投资相关政策文件,但报告都未经过独立第三方的审计鉴证,导致可 信度存疑.
建议 当下气候变化、新冠疫情等事件持续加剧人类社会的系统性风险.
资产管理者作为可持续投资的中间环节,应当利用 其对资产者和实体企业的双向影响力,以实际行动来推动资金助力经济低碳转型的真正发生.
中国资管行业在响应中国“双碳”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步伐明显滞后,整体表现令人失望.
绿色和平呼吁,中 国头部资管机构尽快跟上国际同行的步调,主要从以下方面提升气候表现: 1.加快建立及完善应对气候风险的机制,主动披露气候相关风险信息.
2.承诺2050年或更早实现全范围碳排放(包括自身运营以及投融资活动相关)的净零目标,同时尽快制定具体的分 阶段碳中和目标以及相应的气候行动计划来落地其承诺.
3.尽快启动对投资组合高碳资产暴露度及碳排放的盘查,规范产品实质和管理,补足当前投资理念与实际行动之间 的差距.
4.督促高碳行业企业公布切实可行的转型计划,将对高碳项目的投资引导向真正绿色低碳的产业.
可以预见,随着ESG、责任投资等议题获得更多关注,监管层面反“洗绿”手段的升级也正在影响资管行业,未来 将会有更加完善的方法来评判资管行业是否存在“洗绿”问题.
资管机构应认清现状,尽快将可持续投资理念落实到 实际行动当中,从而避免系统性的“洗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