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EPC项目设计审查要点提示清单 (2021年V1.0版)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总承包公司 二零二一年七月
编制说明 【编制目的】 加强公司医院总承包项目设计成果审查,提高项目设计质量.
【适用范围】 1、医院工程总承包项目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成果审查.
2、医院施工总承包项目设计成果审查及优化.
【实施原则】 《医院EPC项目设计审查要点提示清单》(2021年V1.0版)自平台发布之日起实施.
【使用说明】 1、本次发布的医院EPC项目设计审查要点提示清单为V1.0版.
2、必须在满足国家规范、地方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提示清单.
3、提示清单中标记“★”的内容为重要审查提示项,对应为各阶段设计成果优先审查和必审内容项.
4、本提示清单不完全适用于装配式医院项目.
5、若提示清单中部分项与当地特殊要求及习惯做法不一致时,应根据当地要求及做法进行审查,并将 当地特殊要求及习惯做法上报公司EPC业务中心工程设计部.
6、本审查要点提示清单内容由EPC业务中心工程设计部负责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及 时与我部联系, 【编制人员】 编制负责人:杨华荣龚兴勇 建筑专业:邱天邱前进 结构专业:周彦斌张振炫 给排水专业:李永林杜飞 电气专业:张浩王远 暖通专业:程如风 【审核签发】 审核:赖国梁邓昌福 签发:余地华 【编制部门】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总承包公司EPC业务中心 E-mail: cscec3b-epc@vip. 163.
一、规划方案设计阶段成果审查要点 建筑专业审查要点 问题列项 审查要求及审核依据 是否满足 (√或×) 1.经济指标是否满足政府部门的规划条件及要点要求: 1) 总建筑面积、计容建筑面积和不计容建筑面积(建议地上和地下面积单列).
2) 绿地率应满足用地规划条件要求(规范要求新建综合医院绿地率不小于35%,改建、扩建 综合医院绿地率不小于30%): 车位配比应满足当地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包括机动车位和非机动车位数量要求,其中充电 桩车位配比应满足当地的技术文件要求,如武汉市规定充电桩车位不小于总配建车位数的 20%:下表是武汉市配建停车场车位指标: 建筑类别 计量单位 机动车 非机动车 经济技 (每100n²) 一环线以 一环与 二环与三环 三环线以 内 环之间 之间 外 术指标 三甲医院 1.5 2 2.5 3 1.2 一般医院 个 0.8 1.0 1.2 1.5 1.0 社区医院 0.5 0.6 0.7 0.8 0.8 4) 总床位数(如果有平疫结合应标示平疫结合床位数).
5) 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指标应符合当地的技术文件要求.
2.人防地下室面积应符合当地人民防空工程管理规定的要求,如武汉市配建人防地下室的面积不 小于计容总建筑面积的6%.
3.病房楼应满足日照标准且楼间距不宜小于12米,50%以上病房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小于2小时. 4.装配率:建筑预制装配率是否满足建设用地规划条件和当地技术管理规定要求.
5.新建医院出入口不少于两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做尸体或废弃物出口,医疗用地与职工住宅用 地毗连时,应分隔,并应另设出入口.
6.各种流线组织清晰,洁污、医患、人车等路线清楚,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 1) 总图中应明确各种流线:门诊就诊流线、急诊就诊流线、住院流线、后勤流线、洁净物品 供应流线、污物流线、尸体转运流线.
2) 总图中应明确各类出入口:门诊急诊出入口、住院出入口、污物出口、后勤出口、非感人 群出入口、感染性疾病科专用出入口等.
7.合理安排急诊车、出租车、自驾车停靠点,急数车应设独立的停车位,用地允许的前提下,宜 交通组织 采用地上和地下相结合的停车方式.
8.设置直升机停机坪时,应符合航空管制的要求并与急诊部有快捷的通道联系.
度不小于4米,高层建筑应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高度不大于50米时可间隔布置,但间 隔距离不宜大于30m),消防车道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通行及规范要求,消防车道转弯半径最 小9m,通常消防要求12m的转弯半径.
10.医院出入口的位置、数量等应符合交通影响评价和城市规划管理规定的要求,机动车出入口距 大中城市主干道的道路红线交叉点不小于70米,距离人行横道、人行天桥等的最近边缘线不小 于5米,距离公园、学校等建筑出入口的最近边缘线不小于20米.
11.车行道路骨干清晰,辐射均匀,道路网密度适宜,道路宽度合理,用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 议主要道路宽度不宜小于7米,用地紧张时道路宽度应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不小于4米).
12.停车布置合理:停车方式一般采用垂直式停车,地下室小型车位尺寸不小于2.4X5.1米,车行 道的宽度不小于5.5米,地上停车位建议尺寸2.5X6.0米,车行道建议不小于6.0米,停车场 及其出入口的设置应便于管理和使用,门诊部、急诊部、住院部等入口处应设置地面停放场 地. ★ 13.单体建筑之间的相邻关系应符合医疗流程要求,如手术部与住院部、IOl、消毒供应中心、急 规划布局 诊室、血库、病理科联系紧密,单体建筑应紧邻布置.
14.单体建筑的选址应符合卫生防疫要求:★ 1) 感染科应设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并独立成区,与院外周边建筑设置不小于20米的绿 化隔高卫生间距.
2) 消毒供应中心的位置应远离患者经过的公共区域,并远离厨房和餐厅.
3) 太平间、病理解剖室应设于隐蔽处.
需设焚烧炉时,应避免风向影响,并与主体建筑隔 高.
4) 病房建筑的前后间距应满足日照和卫生间距要求,且不宜小于12m.
15.单体建筑的选址应符合安全防护要求: 1) 中心供氧用房应远离热源、火源和易燃易爆源,总储量超过20T的医用液氧储罐距公共集 会场所不小于10米.
2) 锅炉房应设置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其泄爆口应远高人员密集的场所.
16.立面风格总体协调性,与审批的规划设计方案是否一致,避免出现规划报审反复.
17.立面风格是否满足国家与地方规范要求,如医疗建筑的二层及以上禁止使用玻璃幕墙等.
立面风格 18.立面设计应考虑施工条件和建造成本,幕墙造型尽量简洁,凹凸线条不宜过大、过小和过密, 尽量避免设计曲面和大悬挑的构架造型,大面积外窗会增加节能建造成本.
★ 19.方案阶段在满足绿地率和海绵城市设计的要求下,尽量少做种植屋面、空中花园和垂直绿化, 减少建造成本和后期维护费用.
★ 20.医疗工艺参数应符合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无相关资料时可参考规范的相关数 据,现摘录部分数据如下: 1) 门诊间数按日均门诊50~60人次/间: 2) 急救抢救床数可按急救通过量测算: 3) 1个护理单元宜设40张~50张病床; 4) 手术室间数宜按病床总数每50床或者外科病房数每25床一30床设置一间: 5) 重症监护病房(ICL)床数宜按总床位数的2%~3%设置(专业规范建议2%~8%)等 21.为避免初步设计深化时出现总建筑面积超标、造价超概算和科室面积不足的情况,各个功能单 元的面积比例、主要医疗设备的面积大小应符合使用方和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无相关数据时可 参考下表: 各类用房占 建筑面积 建筑面积 部门科室 总建筑面积 项目名称 (n²) 项目名称 (n²) 的比例% 急诊部 3 医学磁共振成像装置 310 中型高压氧仓 (MRI) (8~12人) 400 门诊部 15 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 300 大型高压氧仓 机断层扫描仪(PET) (8~12人) 600 住院部 39 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 260 核医学 ★ 捕装置(CT) (含ECT) 600 单体方案 医技科室 27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 310 核医学治疗病房 (一、二级 机(DSA) (6床) 230 医疗工艺流 保障系统 8 血液透析室(10床) 400 直线加速器 470 程) 行政管理 4 体外震波碎石机室 120 钻60治疗机 710 院内生活 4 洁净病房(4床) 300 娇形支具与假 小型高压氧仓 170 股制作室 120 (1~2人) 22.合理安排人流和物流,平面应满足洁污分区、洁污分流的要求,如感染科、ICU、产房、新生 儿室、导管室、血透室、消毒供应室等平面布局应满足人流和物流单向循环,不逆行,手术室 平面布局应采用三区二通道的模式,即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清洁通道、污染通道.
★ 23.科室之间的相对位置应符合医疗流程和卫生防护要求,如手术室与消毒供应室联系紧密, 应相邻布置,制氧站不应布置在病房、手术室和其他人员密集房间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
二者 24.楼电梯的数量、走道的宽度应满足使用和相关规范的要求.
1) 三层及以上的医疗用房应设电梯,且不少于2台,通常应设置病床梯、货梯、客梯,医院电 梯数量可按100~200床/台估算.
2) 自动扶梯宜上下成对布置,其上、下端水平部分,应满足有关部门规定的安全运行长度, 且3n范围内不得兼作它用,层高超过6米时,扶梯水平段长度不应少于三个踏步宽度.
25.直线加速器等核医学用房布置要求:★ 1) 因放射性防护要求较高,直线加速器等核医学用房应自成一区,放射源应设单独出入口, 一般布置在门诊部区域靠近医技部分地下室的合理位置,也可以布置在单独的建筑内.
2) 平面布置应按“控制区、监督区、非限制区”的顺序分区布置,控制区应设于尽端,并应 有贮运放射性物质及处理放射性废弃物的设施,非限制区进监督区和控制区的出入口处均 应设卫生通过.
26.地下室面积、埋深和人防地下室的位置是否合理.
1) 通常覆土1200~1500mm可满足种植高大乔木的要求,单层地下室理深4900mm即可满足停 放小型汽车的要求,地下室有医疗用房时,净高应满足专业规范要求.
2) 机动车坡道、非机动车坡道以及人防出入口的位置应满足规范和使用要求,为减少地面人 技术设计 防楼梯的数量,应尽量利用汽车坡道作为人防出入口.
3) 地下室进排风井,锅炉房泄爆口、设备吊装孔、采光天井或者庭院不应影响景观和消防登 高场地的布置.
4) 为充分利用汽车坡道的宽度,人防地下室尽量设置在靠近坡道的位置,设置多层地下室 时,人防地下室一般设置在最底层.
27.总图场地竖向设计及标高是否合理,标高是否齐全.
1) 一般场地排水坡度不应小于0.3%,消防车道纵坡不应大于8%,消防登高场地坡度不大于 3%. 2) 沿江、河、湖、海岸或受洪水、潮水泛滥或胁的地区,除设有可靠防洪堤、坝的城市、街 区外,场地设计标高不应低于设计洪水位0.5m. 3) 面积较大或地形较复杂的基地,建筑布局应合理利用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并使基地 内填挖方量接近平衡.
28.规划方案深度:文本内容及深度是否满足报规报建深度要求.
(区位分析、功能分析、交通分 析、空间布局分析、景观布置分析等规划部分:总平面深度满足要求,单体平、立、剖面:各 专业设计说明:效果图、立面材质、新材料运用、节能技术、绿建设计、装配式建筑设计相关 内容) 结构专业审查要点 问题列项 审查要求及审核依据 是否满足 (√或×) 1.高层建筑的抗震等级与建筑高度、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结构体系、建筑场地土类别 等均有关系,不同的结构体系有不同的确定抗震等级的临界主体高度,超过这个临界高度后建 筑抗震等级将提高一级,建筑抗震等级越高,工程造价也就越高,因此对主体高度在临界高度 附近的建筑应特别注意这个间题.
医院主体结构确定抗震等级的临界主体高度按下表确定,其 中设防烈度为按抗震设防标准调整后的烈度.
《全高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中有根据设防 烈度、结构高度、场地类别、设防类别确定抗震等级的详细表格.
设防烈度 结构类型 ★ 6 7 8 9 抗震等级 高度 ≤24 >24 ≤24 >24 ≤24 >24 ≤24 框架 (n) 结构 框架 四 三 大跨框 架 = 框架 高度 -剪 (n) S60 > 60 ≤24 25~60 > 60 24 25~60 09< ≤24 2550 力境 框架 四 四 结构 剪力墙 三 2.根据《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中相关规定,结构高度不宜超过下表1中 的数值,在临界高度附近时宜控制在临界高度范围以内. 高度超过下表规定时为高度超限,关 于规则性超限判别见初步设计阶段审查要点. 表1:房屋高度(m)超过下列规定的高层建筑工程 ★ 结构类型(混凝土结构) 6度 7度 7度 8度 8度 结构高度超 (0. 15g) (0. 20g) (0.30g) 9度 (0. 1g) 限 混凝土结构 框架 60 50 50 40 35 24 框架-抗震墙 130 120 120 100 80 0S 注: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部分框支结构指框支层以上的楼层不规则),其高度应比表内数值降低至少 10%. 柱网尺寸 3.柱网大小需结合不同楼层的功能确定,结构经济柱网尺寸宜为7.28.5米. 4.剪力墙间距L(当剪力墙之间楼屋盖无大洞口时)不宜超过下表要求: 框架-剪力结构剪力埠间距(m) 楼、屋盖类型 非抗震设计 6、7度 8度 9度 (取较小值) (取较小值) (取较小值) (取较小值) 现浇 5. 08 60 4.0B 50 3.0B 40 2.0B 30 装配整体式 3. 5B 50 3. 08 40 2.0B 30 注:1表中B为剪力墙之间的楼、屋盖宽度. 当房屋端部未设置剪力墙时, 邻近房屋端部的第 结构布置 道剪力埠与端部的距离 不宜大于表中剪力墙间距的 1/2 2当剪力墙之间的楼盖有较大开洞时,应注意楼层水平力的传递途径,结构分析时尚应采用 符合楼面实际刚度的计算模型进行. 5.对于竖向构件的布置,在配合建筑的前提下,把剪力墙核心简均匀布置在平面两侧和其他合适 位置. 柱子尽量对齐核心简,并使核心简开洞上下对齐. ★ 6.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楼梯间,周边宜布置剪力墙. 7.减小大跨度连廊的跨度,混凝土结构悬挑梁的悬挑长度控制在4.0米以内. 8.荷载较大的房间、设备避免设置在大跨度房间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