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7952-2020 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通用要求.pdf

2020年,27952,pdf,消毒剂,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
文档页数:7
文档大小:442.83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强制性国家标准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ICS 11.080 C 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27952-2020 代替GB27952-2011 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通用要求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ordinary objects surface disinfectant 2020-04-09发布 2020-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27952-2020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27952-2011《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的卫生要求》.

与GB27952-2011相比,主要 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适用范围,由”普通物体表面预防性消毒的各类消毒剂”更改为”普通物体表面消毒的各 类消毒剂”(见第1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进行了更新和补充(见第2章); 删除了术语和定义中"预防性消毒"(见第3章); 将2011年版标准4.1、4.2合并为"原料要求"(见第4章); 增加了技术要求中的"稳定性”"金属腐蚀性”要求,删除了“有效期”;对杀灭微生物要求与表1 进行了更改和完善;对毒理学安全性指标进行了完善(见第5章): 增加了使用方式中的“汽化消毒”,并同时纳人“流动冲洗消毒”(见7.1.4、7.1.5); 修改了附录A中消毒剂类别和剂量(见附录A).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湖北省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官旭华、张天宝、江永忠、张流波、彭明军、姚璇、郑立国、黄晓波、张令要、 张清文、张静玲、曾其莉、李家洪、骆艳燕.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279522011
GB 27952-2020 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通用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普通物体表面消毒的消毒剂原料要求、技术要求、检验方法、使用方法和标识.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物体表面消毒的各类消毒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6366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 GB/T26367肌类消毒剂卫生标准 GB/T26369季铵盐类消毒剂卫生标准 GB/T26370含溴消毒剂卫生标准 GB/T26371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卫生标准 GB/T26373乙醇消毒剂卫生标准 GB/T27947酚类消毒剂卫生要求 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0282号)] 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卫生部(卫监督发(2007]265号)] 漂白粉、漂粉精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试行)[卫生部(卫办监督发(2010]204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普通物体表面ordinaryobjects surface 各种场所如学校、托幼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家庭等的物品、用具、器械和设施的表面,以 及墙面和地面.

3.2 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ordinaryobjects surface disinfectant 用于杀灭普通物体表面污染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效果的制剂.

4原料要求 4.1含氯类消毒剂:次氯酸钠应符合《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的要求;次氯酸钙应符合 《漂白粉、漂粉精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试行)》的要求:其他含氯消毒剂应符合其相关的国家及行
GB 27952-2020 业标准有关规定.

4.2含溴消毒剂:应符合GB/T26370的要求.

4.3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应符合GB/T26371的要求.

4.4二氧化氯消毒剂:应符合GB/T26366的要求.

4.5醇类消毒剂:应符合GB/T26373的要求.

4.6酚类消毒剂:应符合GB/T27947的要求.

4.7季铵盐类消毒剂:应符合GB/T26369的要求.

4.8肌类消毒剂:应符合GB/T26367的要求.

4.9其他类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等有关规定.

4.10生产用水:应符合《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9年版)的要求.

5技术要求 5.1理化指标 5.1.1有效成分含量、pH值 应符合产品质量标准,浓度波动范围为标示中值士10%(如果国家标准及相关规定有特别要求的除 外),pH值波动范围为标示中值士1.

5.1.2稳定性 完整包装的消毒剂在产品规定的储存条件下,在其标识的有效期内,其有效含量下降率应小于或等 于10%(如果国家标准及相关规定有特别要求的除外),且有效成分含量不得低于产品标示范围的下 限值. 5.2杀灭微生物指标 按产品说明书标示的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的定量杀灭试验方法 进行试验,其杀灭微生物效果应符合表1要求.

表1微生物杀灭效果 试验微生物 杀灭对数值 悬液法 载体法 模拟现场试验 大肠杆菌(8099) 5 00 3 00 3 00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 >5 00 >3 00 >3 00 自然菌 >1 00 注1:评价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实验室试验以悬液法为主,冲洗消毒的消毒剂和黏调消毒的消毒剂可用藏体法.

注2:说明书注明障普通物体表面外还用于其能消毒对象,或者标注对其他微生物有杀灭效果时,需增加相应目 标微生物的杀灭试验.

注3:自然菌和模拟现场试验任选其一.

5.3安全性指标 5.3.1毒理学指标 5.3.1.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产品原形,或者最高使用浓度的5倍溶液应属实际无毒.

2
GB 27952-2020 5.3.1.2致突变试验应为阴性.

5.3.1.3一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应为无刺激性或轻刺激性(产品使用说明书未注明个人防护情况下适 用).

5.3.2金属腐蚀性 使用浓度对金属的腐蚀性以轻度(含轻度)以下为宜,不应对消毒对象的材质造成损害.

6检验方法 6.1理化指标 6.1.1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或其他相应的国家标准、产品质量标准规 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pH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6.1.2稳定性试验: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或其他相应的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6.2微生物杀灭试验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或其他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测定.

6.3毒理学试验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或其他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测定.

6.4金属腐蚀性试验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或其他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测定.

7使用方法 7.1使用方式 7.1.1擦拭消毒 将消毒剂按产品使用说明书配制成使用浓度,用清洁抹布沾湿后,对拟消毒物品进行擦拭.

7.1.2浸泡消毒 将消毒剂按产品使用说明书配制成使用浓度,将拟消毒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作用至规定 时间.

7.1.3喷酒/喷雾消毒 将消毒剂按产品使用说明书配制成使用浓度,使用常量喷雾器喷酒,或使用超低容量喷雾器、超声 雾化装置等进行喷雾,作用至规定时间.

7.1.4汽化消毒 将消毒剂通过高温闪蒸片蒸发作用后产生的高湿消毒液不断地被发生器喷射出来,或将消毒剂中 的化学消毒因子以气体的形式释放出来,弥散到无人的密闭空间,对物体表面和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作 用至规定时间.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