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77.120.99 89 H SOO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330-2023 GB/T 26330-2010 银、银合金/铜、铜合金复合带材 Clad metal strips of silver and silver alloys / copper and copper alloys 2023-11-27发布 2024-06-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6330-2023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 4.1品种 4.2复合形式 4.3供货状态 4.4标记 5要求 5.1化学成分 5.2尺寸及允许偏差 5.3机械性能 10 5.4复层结合牢度 13 5.5侧边弯曲度. 13 5.6表面粗糙度 14 5.7外观质量. 14 6试验方法. 14 6.1化学成分 14 6.2尺 14 6.3机械性能. 15 6.4复层结合牢度 16 6.5侧边弯曲度 16 6.6表面粗糙度. 17 6.7外观质量 17 7检验规则. 17 7.1检验分类 17 7.2出厂检验 17 7.3型式检验. 17 7.4判定规则. 18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8 8.1标志. 18 8.2包装 18 8.3运输和贮存. 19 图1带材复层定位示意图 10
GB/T 26330-2023 图2复层结合牢度示意图 16 图3带材侧边弯曲度的测量方法 表1带材品种组成形式 表2带材复合形式 表3复层材料的化学成分 表4基层材料的化学成分 表5带材厚度、复层厚度及允许偏差 表6带材宽度、复层宽度及允许偏差 表7带材硬度 10 表8三层及以上面复带材抗拉强度及断后伸长率 13 表9带材侧边弯曲度 14 表10试验力 15 表11出厂检验项目、取样位置及数量 17 表12带材长度 6
GB/T 26330-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适用范围(见第1章,2010年版的第1章): b)更改了带材品种组成形式(见表1,2010年版的表1); c)增加了涂复嵌条复的复合形式及多层复合形式(见表2): d)删除了供货状态1/4硬态(Y)(见2010年版的3.4、表8): e)更改了复层牌号(见表3,2010年版的表6); 更改了基层牌号(见表4,2010年版的表7); g)更改了带材尺寸及允许偏差(见表5、表6,2010年版的表4、表5); h)更改了带材硬度要求(见表7,2010年版的表8); Bnc i)增加了三层及以上面复带材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3.2、6.3.2); j) 更改了复层结合牢度要求及试验方法(见5.4.2、6.4.1.2、6.4.2,2010年版的4.6、5.6); k)更改了带材侧边弯曲度要求(见5.5,2010年版的4.5): 1)更改了表面粗糙度要求(见5.6.2010年版的4.7); m)增加了Au99.99及Ag99.95化学分析方法(见6.1.2): n)更改了复层厚度测量方法(见6.2.2.2010年版的5.2.2); 0)更改了硬度试验方法(见6.3.1,2010年版的5.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仪表功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金属功能材料分公司、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亿宝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申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三环奥纳科技 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永红、杨贤军、陈明、何伦英、刘安利、郭坤山、柯益振、朱亚辉、徐玉钱、黄磊、 阮海光、秦秀芳、任小梅、魏亨丽、安海路、杜积莉、吴洋.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0年首次发布为GB/T26330-2010: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