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强条4-剪力墙-190219.doc

190219,doc,剪力墙,强条,结构,设计资料
文档页数:10
文档大小:753.53KB
文档格式:doc
文档分类:设计资料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有关剪力墙强条一: 《抗震规范》6.4.3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二、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 0.25%,四级抗震墙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0%.

注:高度小于24m且剪压比很小的四级抗震墙,其竖向分布筋的最小配 筋率应允许按0.15%采用.

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和横向分布钢 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3%.

《高规》7.2.17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 于0.25%,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

《高规》8.1.5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抗震设计时,结构 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

《高规》8.2.1框架-剪力墙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竖向、水平分 布钢筋的配筋率,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5%,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 0.20%,并应至少双排布置.

各排分布筋之间应设置拉筋,拉筋的直径不应小于 6mm、间距不应大于600mm.

《高规》10.2.19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体的水平和 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3%,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 于0.25%:抗震设计时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高规》10.3.3抗震设计时,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 1加强层及其相邻层的框架柱、核心筒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 一级应提高至特一级,但抗震等级已经为特一级时应允许不再提高: 2加强层及其相邻层的框架柱,箍筋应全柱段加密配置,轴压比限值应按 其他楼层框架柱的数值减小0.05采用: 3加强层及其相邻层核心筒剪力墙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高规》10.5.6抗震设计时,连接体及与连接体相连的结构构件应符合下列要 求: 1连接体及与连接体相连的结构构件在连接体高度范围及其上、下层,抗 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一级提高至特一级,但抗震等级已经为特一级时应允许 不再提高: 2与连接体相连的框架柱在连接体高度范围及其上、下层,箍筋应全柱段 加密配置,轴压比限值应按其他楼层框架柱的数值减小0.05采用: 3与连接体相连的剪力墙在连接体高度范围及其上、下层应设置约束边缘 构件.

有关剪力墙的应字条一: 《抗震规范》6.1.10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

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框 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

其他结构的抗 震墙,房屋高度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 1/10二者的较大值:房屋高度不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底部一层.

3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的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尚宜向下 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或《高规》第7.1.4条) 《抗震规范》6.4.5抗震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边缘构件包括暗柱、 端柱和翼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于抗震墙结构,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不大于表6.4.5-1规定 的一、二、三级抗震墙及四级抗震墙,墙肢两端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构造边缘构 件的范围可按图6.4.5-1采用,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除应满足受弯承载力要求 外,并宜符合表6.4.5-2的要求.

表6.4.5-1抗震墙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大轴压比 抗震等级或烈度 一级(9度) 一级(7、8度) 二、三级 轴压比 0.1 0.2 0.3 表6.4.5-2抗震墙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要求 底部加强部位 其他部位 箍筋 拉筋 抗震 纵向钢筋最小量 沿竖向 纵向钢筋最小量 沿竖向 等级 最小 最小 (取较大值) 最大间 (取较大值) 最大间 直径 直径 距 距 (mm) (mm) (mm) (mm) 0.010A 616 8 100 0.008A 6中14 8 150 = 0.008A 614 8 150 0.006A 6p12 8 200 0.006A 6912 6 150 0.005A 4912 6 200 四 0.005A 4912 6 200 0.004A 4912 6 250 注:1 A为边缘构件的截面面积: 2其他部位的拉筋,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筋间距的2倍:转角处宜采用 筋: 3当端柱承受集中荷载时,其纵向钢筋、箍筋直径和间距应满足柱的相应 要求.

2
有关剪力墙的应字条二: >400 且>400 (a)暗柱 (b)翼柱 (c)端柱 图6.4.5-1抗震墙的构造边缘构件范围 2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大于表6.4.5-1规定的一、二、三级抗震墙,以及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 构件,在以上的其他部位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配 箍特征值、箍筋和纵向钢筋宜符合表6.4.5-3的要求(图6.4.5-2).

表6.4.5-3抗震墙约束边缘构件的范围及配筋要求 一级(9度) 一级(7、8度) 二、三级 项目 x≤0.2 x>0.2 x≤0.3 >0.3 ≤0.4 >0.4 (暗柱) 0.20h 0.25h 0.15hw 0.20h 0.15h 0.20h .(翼墙或端柱) 0.15h 0.20h 0.10h 0.15h 0.10h 0.15h 0.12 0.20 0.12 0.20 0.12 0.20 0.010A 616 纵向钢筋(取较大值) 0.012A 816 0.012A 816 (三级6914) 箍筋或拉筋沿竖向间距 100mm 100mm 150mm 注:1抗震墙的翼墙长度小于其3倍厚度或端柱截面边长小于2倍墙厚时,按无 翼墙、无端柱查表;端柱有集中荷载时,配筋构造按柱要求: 2L为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且不小于墙厚和400mm;有翼墙或端柱时 不应小于翼墙厚度或端柱沿墙肢方向截面高度加300mm; 3入为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箍特征值,体积配箍率可按本规范式(6.3.9)计 算,并可适当计人满足构造要求且在墙端有可靠错固的水平分布钢筋的截 面面积; 4hw为抗震墙墙肢长度; 5入为墙肢轴压比; 6A为图6.4.5-2中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的截面面积.

3
有关剪力墙的应字条三: 筋或拉筋人-入2 筋入 筋或拉筋入=A/2 (a)暗柱 筋入 (b)有翼境 植筋或拉筋x=/2 A 筋入 筋或拉筋入=入/2 b.≥2b (c)有端柱 (d)转角墙(L形墙) 图6.4.5-2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 《抗震规范》6.4.6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3倍时,应按柱的有关要求 进行设计:矩形墙肢的厚度不大于300mm时,尚宜全高加密箍筋.

《抗震规范》6.5.1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厚度和边框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抗震墙的厚度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底部 加强部位的抗震墙厚度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

2有端柱时,墙体在楼盖处宜设置暗梁,暗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厚和 400mm的较大值:端柱截面宜与同层框架柱相同,并应满足本规范第6.3节对框 架柱的要求: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端柱和紧靠抗震墙洞口的端柱宜按柱箍筋加 密区的要求沿全高加密箍筋.

《抗震规范》6.5.2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 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300mm,并应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 应设置拉筋.

有关剪力墙的应字条四: 《抗震规范》6.7.2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筒中筒结构的内筒,其抗震墙除 应符合本规范第6.4节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抗震墙的厚度、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应符合本规范第6.5节的规定:简体底部 加强部位及相邻上一层,当侧向刚度无突变时不宜改变墙体厚度.

2框架-核心筒结构一、二级筒体角部的边缘构件宜按下列要求加强:底部 加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内宜全部采用箍筋,且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 宜取墙肢截面高度的1/4,底部加强部位以上的全高范围内宜按转角墙的要求设 置约束边缘构件.

3内筒的门洞不宜靠近转角.

(或《高规》第9.2.2条) 《高规》7.1.6当剪力墙或核心筒墙肢与其平面外相交的楼面梁刚接时,可沿 楼面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剪力墙、扶壁柱或在墙内设置暗柱,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设置沿楼面梁轴线方向与梁相连的剪力墙时,墙的厚度不宜小于梁的截 面宽度: 设置扶壁柱时,其截面宽度不应小于梁宽,其截面高度可计入墙厚; 墙内设置暗柱时,暗柱的截面高度可取墙的厚度,暗柱的截面宽度可取 梁宽加2倍墙厚: 4应通过计算确定暗柱或扶壁柱的纵向钢筋(或型钢),纵向钢筋的总配 筋率不宜小于表7.1.6的规定.

表7.1.6暗柱、扶壁柱纵向钢筋的构造配筋率 抗震设计 设计状况 非抗震设计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配筋率(%) 0.9 0.7 0.6 0.5 注:采用400MPa、335MPa级钢筋时,表中数值宜分别增加0.05和0.10.

5楼面梁的水平钢筋应伸入剪力墙或扶壁柱,伸入长度应符合钢筋锚固要 求.

钢筋锚固段的水平投影长度,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0.41a,抗震设计时不 宜小于0.4la:当锚固段的水平投影长度不满足要求时,可将楼面梁伸出墙面形 成梁头,梁的纵筋伸入梁头后弯折锚固(图7.1.6),也可采取其他可靠的锚固措 施.

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 白天放牛夜晚写诗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