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 5342-2012 复合材料航空制件工艺质量控制.pdf

2012,HB5342,pdf,制件,复合材料,航空
文档页数:11
文档大小:2.71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航空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HB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行业标准 FL6230 HB5342-2012 代替HB5342-1995 复合材料航空制件工艺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forprocess of aeronautical posite products 2013-01-04发布 2013-05-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HB5342-2012 前言 本标准代替HB5342-1995《复合材料航空制件工艺质量控制》.

本标准与HB5342-1995相比,主要有以下技术内容的变化: 合物基复合材料航空制件”.

b)增加相关术语和定义,并将随炉件的定义改为“与制件的材料、工艺过程相同,并在同炉固化 成形的一种试验样品,用以评定制件工艺质量,对工艺过程进行监控”.

c)净化间的相对湿度由“30%~65%”改为“不大于65%”,环境中一般工作间的相对湿度由“小 于75%”改为“不大于75%”.

e)在设备、仪表及模具的质量控制中: 1)增加烘房、低温冷藏设备、自动下料机、激光定位仪及自动铺带机的质量控制要求; 2)热压罐内温度均匀性及温度控制系统的检定周期由每年检定一次改为每半年检定一次; 3)成型模具材料选择中增加“可根据制件复杂程度、结构情况、成型温度的高低、工艺操作 方法、装配要求、产品表面质量及生产批量的大小选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 4)热压罐的真空度要求为相对真空度不低于一0.095MPa; 5)增加制件的模具气密性检查要求.

f)模具准备中将“在隔离膜或脱模布上标出铺贴的外形尺寸线和铺层方向角度线”改为“在铺贴 模上应标出铺贴的外形尺寸线和铺层方向角度线”.

g在工艺中增加蜂窝芯的清洗、拼接、稳定、加工、成型的质量要求.

h)在工艺中增加泡沫芯的存放及干燥、热处理、泡沫芯加工及芯块固定的质量要求.

i)在干织物铺贴中,铺层方向角度偏差由土7改为土5°.

范围内”.

1)在文件和资料中: 1)增加对网络传输的电子文档类技术文件的审批、保存及归档要求; 2)增加工艺文件中特殊过程(工艺)、关键过程(工序)的控制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志霞、叶宏军、翟全胜、文琼华、王瑾、刘俊先.

本标准于1987年3月首次发布,1995年12月第一次修订.

I
HB5342-2012 复合材料航空制件工艺质量控制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纤维(含织物)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航空制件制造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

其他用途的 复合材料制件,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 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365碳纤维增强塑料孔隙含量和纤维体积含量试验方法 GJB5304军用复合材料术语 GJB1038.1A-2004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法第1部分:超声波检验 GJB1038.2A-2004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法第2部分:X射线照相检验 3术语和定义 GJB5304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3.1 夹杂inclusions 制造过程中无意带进制件中的杂质,如颗粒、隔离纸、芯材碎屑和薄膜等.

3.2 随炉件travellerprocessingcontrolpanel 与制件的材料、工艺过程相同,并在同炉或同一个真空袋内固化,用以评定制件工艺质量,对工艺 过程进行监控的一种试验样品.

3.3 固化炉curingoven 用于复合材料制件真空袋压法、RTM、蜂窝固化成型及制件后固化成型等工艺的设备.

4环境 4.1一般要求 4.1.1根据各工序对生产环境的要求,复合材料制件的生产车间分为净化间和一般工作间.

预浸料的 剪裁与铺贴、工艺组合和胶接组装应该在净化间内进行.

其他作业可在一般工作间内进行.

4.1.2胶液配制、预浸料制备温湿度按净化间要求,环境要求洁净.

4.2净化间的要求 4.2.1室内应保持温度22℃土4℃,相对湿度不大于65%,并且应备有温度、湿度监视测量设备.

4.2.2室内空气的洁净度应达到等于和大于10um的尘粒不超过10个/升.

4.2.3室内对应于室外应保持正压力差(参考值10Pa~40Pa).

4.2.4进入净化间的压缩空气,应经除油、除水处理.

检验方法为:准备最小尺寸为100mm×100mm 的洁净镜子、试纸或铝板试样:将压缩空气管嘴垂直对准试样的中心,排气口距试样200mm~250mm; 开足压缩空气吹15s~30s,试样表面应无肉眼可见的水、油或固体颗粒.

1
HB5342-2012 4.2.5室内应有良好的照明,照度应为200lx~300lx.

如有必要,灯具应加防爆装置.

4.2.6净化间的入口处,应设有风淋室或其他除尘设施.

4.3一般工作间的要求 4.3.1一般工作间的温度应为(15~32)℃,相对湿度应不大于75%.

4.3.2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5材料 5.1原材料 5.1.1一般要求 5.1.1.1用于制造复合材料制件的预浸料、纤维(含织物、毡等)、芯材、树脂、胶粘剂、固化剂及其 他添加剂等材料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并附有合格证明.

5.1.1.2从低温存贮设备中取出的预浸料应待密封袋表面无水珠后(在室温下放置不少于6h)方可启 封取出预浸料使用.

5.1.2入厂检验和贮存 5.1.2.1原材料到货后应按相应的技术标准进行入厂检验.

5.1.2.2经入厂检验合格的材料应以原包装状态(取样检验包装单位除外)按其相应的技术标准所 要求的贮存条件贮存.

5.1.2.3超过贮存期的预浸料、纤维(含织物、毡等)、芯材、树脂、胶粘剂、固化剂及其他添加剂等 材料的处理按相应的技术标准规定执行.

5.2工艺辅助材料 5.2.1工艺辅助材料的选择应以满足成型工艺的要求为原则.

5.2.2主要的工艺辅助材料到货后,应按照有关的技术要求进行入厂检验.

检验合格的工艺辅助材料 应按其所要求的贮存条件入库贮存.

5.2.3超过贮存期的工艺辅助材料经重新进行工艺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5.2.4新研制的工艺辅助材料或改变生产厂家生产的工艺辅助材料需要改换时,需重新进行工艺试验.

6设备、仪表及工装 6.1一般要求 6.1.1设备、仪器、仪表、称量器具及工装应满足复合材料航空制件成型工艺要求.

6.1.2设备、仪器、仪表、称量器具等应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6.1.3热压罐、烘房、干燥箱、固化炉、真空泵的排气管道口应置于室外,并离空调入口8m以上.

6.2热压罐 6.2.1温度控制 6.2.1.1热压罐应配有温度控制、温度记录仪表和报警及稳压电源装置.

6.2.1.2C1.2m×4m及其以上规格的热压罐应有不少于8根用于控温、检测和记录制件温度的热电 偶.

6.2.1.3在使用温度范围内,热电偶的测量精度应达到土1℃.

6.2.1.5在满负载的条件下,热压罐应达到下述要求: a)热压罐温度的控制精度应达到土3℃; b)空气升温和降温速率应在(0.3~5)C/min范围内可调; c)温度均匀性应达到土5℃.

6.2.1.6热压罐内温度均匀性应每半年测定一次.

2
HB5342-2012 6.2.2真空压力控制 6.2.2.1压力仪表精度在0~2.0MPa下应为满刻度数的土1.5%.

6.2.2.2真空压力仪表精度在-0.1MPa下应为满刻度数的土1.5%.

6.2.2.3热压罐应配装真空泵和(或)压力系统,相对真空度为不低于-0.095MPa.

6.2.2.4热压罐内的压力波动值在土0.03MPa范围内.

6.2.2.5热压罐的压力系统应配有贮气罐以及压力自动调节、自动记录和保险等装置.

6.2.2.6进入热压罐的压缩空气应由无油润滑的空气压缩机供气,否则应有除油除水措施.

如有条件 应尽可能采用情性气体、CO2或N2作为加压介质.

6.2.3安全控制 6.2.3.1热压罐内应装有安全防护装置(应急开门装置),需要时可装照明灯.

6.2.3.2罐门与加压机构应有互锁装置,使罐门虽然关闭但未锁紧时,罐内无法加压.

而罐内压力未 降至零时,罐门也无法打开.

6.2.3.3安全阀和压力报警装置应每年检验一次.

6.3热压机 6.3.1热压机的允许工作温度应满足成型工艺要求.

加热板有效使用面积内温度均匀性应达到土5℃.

6.3.2热压机的加热系统配有自动控温系统、自动记录及报警装置.

温度控制精度应达到土3℃.

6.3.3热压机升温速率在(1~5)℃/min内可调,一般降温速率不大于10℃/min.

6.3.4热压机的上下压板应水平并互相平行,上下压板接触后,台面1m²以下的压机,它们之间由于 不平行所形成的最大间隙应不大于0.2mm,台面1m²以上的压机,其最大间隙应不大于0.4mm.

温点应至少有4点.

热电偶的测量精度应达到土1℃.

6.3.6热压机的压力波动值应在设定压力的土10%范围内.

6.4固化炉(烘房或干燥箱) 6.4.1温度控制 6.4.1.1烘房的允许工作温度应满足成型工艺要求,控温精度为土3℃,温度均匀性为土5℃.

6.4.1.2温度自动记录仪应能自动绘制整个工艺过程的温度一时间曲线.

空气升温速率在 (0.3~5)C/min范围内可调.

6.4.1.3烘房应配有热电偶多点测温系统,热电偶的测量精度应达到土1℃.

6.4.1.4烘房温度均匀性应每半年测定一次.

6.4.2压力控制 烘房可配装真空泵和(或)压力系统,相对真空度为不低于一0.095MPa.

6.4.3安全控制 固化炉应具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安全保护措施.

6.5低温储藏设备 复合材料制件生产车间应设有不高于一18℃的低温储藏设备.

低温储藏设备包括冷库或工业用冷柜 等保持低温设备,低温储藏设备应能满足材料的低温贮存要求.

6.6数控下料机 6.6.1数控下料机所下裁片方向允许偏差为土1°.

6.6.2裁片的尺寸允许偏差为土2.5mm.

6.7激光定位仪 6.7.1激光投影铺层定位仪应该带有工装定位系统.

6.7.2投影线在整个工作区的最大宽度为1.9mm.

6.7.3投影线的中心线全部应在指定线的土0.76mm以内.

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cook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