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27.060 CCSJ98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1127-2023 代替DL/T1127-2010 等离子体点火系统设计与运行导则 Guide for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plasma ignition system 2023-10-11发布 2024-04-1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DL/T1127-2023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等离子体点火系统的煤质适应性 5等离子体点火系统性能要求 3 6等离子体点火系统设计与布置方式 3 7冷炉制粉系统 4 8载体工质(空气)系统 8 9冷却水系统 8 10电源系统 12 11监测控制系统 12 12等离子体点火系统的启停与运行 13 附录A(资料性)等离子体点火系统设计所需资料 16
DL/T 1127-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L/T1127-2010《等离子体点火系统设计与运行导则》,与DL/T1127-2010相比,除 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修改了适用范围(见第1章,2010版第1章): b)增加了对DL/T5121、DL/T5153、DL/T5240三项标准的引用(见第2章); d)修改了煤质的适应性范围及需试验行为的补充说明(见4.1、4.2,2010版4.1、4.2): e)修改了等离子体点火系统监测系统的要求(见5.3,2010版5.3): f)修改了等离子燃烧器布置方式(见6.2.3、6.3.2,2010版6.2.3、6.3.2): g)修改了临炉引入热风风道挡板门的设置要求(见7.2.2.3,2010版7.2.2.3); h)修改了冷风加热器的选择要求(见7.2.3.1,2010版7.2.3.1): i)修改了燃油空气来源(见7.2.3.3,2010版7.2.3.3); j)修改了冷风燃油加热器的油枪插入方式(见7.2.3.3,2010版7.2.3.3); k)修改了对热风道内部的要求(见7.2.3.3,2010版7.2.3.3); 1)修改了对油枪配置吹扫系统的要求(见7.2.3.3,2010版7.2.3.3); m)补充了吹扫风源(见8.8,2010版8.8); n)补充了等离子体发生器冷却水管道上设置项(见9.2,2010版9.2); o)增加了冷却水泵出口设置要求(见9.6); p)删除原电气设备的布置选型(见2010年版10.4、10.5): q)增加了等离子体发生器电源与对应磨煤机电源配套使用要求(见10.4); r)增加了电气设备的配置选型要求(见10.5); s)修改了直吹式制粉系统锅炉FSSS逻辑(见11.1.5.2c、11.1.5.2d,2010版11.1.5.2c、11.1.5.2d).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0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电 内蒙古东胜热电有限公司、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牛涛、龚泽儒、蔡巍、胡利杰、张治湖、杨希刚、贺延枫、邹鹏、伊磊、崔学霖、 魏国华、陈国庆、张方炜、林淑胜、都淑丽、卢佳乐、潘韵宽.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0年首次发布为DL/T1127-2010; 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 一号,100761).
II
DL/T 1127-2023 等离子体点火系统设计与运行导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煤粉锅炉采用等离子体点火系统时应遵循的设计与运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火电机组容量为50MW级以上,设计燃用烟煤或褐煤,采用切向或墙式燃烧方式的 煤粉锅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4830工业自动化仪表气源压力范围和质量 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 DL/T435电站锅炉炉膛防爆规程 DL/T5121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规范 DL/T5145火力发电厂制粉系统设计计算技术规定 DL/T5153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程 DL/T5175火力发电厂热工开关量和模拟量控制系统设计规程 DL/T5240火力发电厂燃烧系统设计计算技术规程 IEC61000-2-2电磁兼容性(EMC)第2-2部分:环境公共低压供电系统中低频传导干扰和信 号的兼容性水平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等离子体plasma 等离子体是载体工质(空气)被电离产生的,内部存在阴、阳离子,对外呈中性的热电离气体.
3.2 等离子体发生器plasmagenerator 利用稳定电源将连续供给的载体工质(空气)电离,从而产生等离子体电弧的装置.
3.3 等离子体发生器阳极anode ofplasma generator 等离子体发生器中接正电的电极,简称阳极.
3.4 等离子体发生器阴极cathodeofplasma generator 等离子体发生器中接负电的电极,简称阴极.
3.5 等离子体燃烧器plasma-equipped burner 配有等离子体发生器,并以等离子体点火和稳燃的煤粉燃烧器.
DL/T1127-2023 3.6 等离子体点火plasma-assisted ignition 利用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的等离子体电弧,在等离子体燃烧器内点燃一定浓度的煤粉/空气混合物气 流的过程.
3.7 冷风蒸汽加热器airheaterwithsteam 锅炉冷态启动时,用蒸汽加热磨煤机入口冷风的设备.
3.8 冷风燃油加热器airheaterwithoil bustor 采用小出力油枪为锅炉冷态启动磨煤机提供热空气而置于风道的油燃烧室(通常用于褐煤).
3.9 浓淡分离器dense-lean particles separator 使煤粉/空气混合物气流产生浓淡分离的装置.
3.10 图像火焰监视器flamevideomonitor 通过视频图像采集,并输出图像视频信号到监视系统,供运行人员观察火焰燃烧情况的设备.
3.11 煤粉浓度pulverized-coalconcentration 煤粉/空气混合物气流中的煤粉与空气的质量流量比.
3.12 等离子体点火模式modeforplasma-assistedignition 在锅炉启停期间,等离子体发生器与炉膛安全保护系统(FSSS)联动、投入等离子体点火功能时的 运行模式.
3.13 等离子体稳燃模式mode forplasma-assisted bustion stabilization 在锅炉稳燃期间,等离子体发生器不与炉膛安全保护系统(FSSS)联动、投入等离子体点火功能时 的运行模式.
3.14 载体工质(空气)系统airmedium system 为等离子体发生器提供载体工质(空气)的系统,载体工质(空气)通常是由空气压缩机、高压离 心风机或罗茨风机提供.
3.15 冷却水系统coolingwater system 为等离子体发生器阴、阳极和线圈提供冷却水的系统.
3.16 冷炉制粉系统coal pulverizing systemfor boiler cold start-up 锅炉燃烧器不投燃油冷态启动时利用本炉制粉设备制备煤粉的系统,即是指通常在原制粉系统上增 加冷风加热设备(冷风蒸汽加热器或冷风燃油加热器)或引自邻炉热风,为磨煤机提供热风的系统(包 括相应的管道、阀门及其控制系统).
3.17 等离子体点火系统plasma-assistedignition system 由等离子体燃烧器、电源系统、载体工质(空气)系统、冷却水系统、冷炉制粉系统及监测控制系 统组成的系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