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1312-2023 电力工程接地用铜覆钢技术条件.pdf

1312,2023,pdf,电力,覆钢,电力
文档页数:19
文档大小:2.39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电力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ICS 27.100 CCSF29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1312-2023 代替DL/T 1312-2013 电力工程接地用铜覆钢技术条件 Requirements for copper-clad steel in power engineering grounding 2023-12-28发布 2024-06-28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DL/T1312-2023 目次 前言 Ⅱ 1范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体要求 2 5型号 2 6技术要求 2 7试验方法 4 8检验规则 8- 9标志和随行文件 10 10包装、运输和贮存 10 附录A(规范性)铜覆钢材料热稳定系数 11 附录B(资料性)铜覆钢连接器的要求 12 附录C(规范性)试验电流计算 14
DL/T131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L/T1312-2013《电力工程接地用铜覆钢技术条件》,与DL/T1312-2013相比,除结 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订了铜覆钢生产工艺要求,规定禁止使用套管类铜覆钢作为电力工程接地材料(见4.2,2013 年版的4.5); 增加铜层厚度与环境适应性要求(见4.6); 修订了不同腐蚀等级土壤铜层腐蚀速率,并放入正文(见4.6,2013年版的附录B): 增加0.6mm、0.8mm铜层厚度及自定义铜层厚度要求(见6.3): 修订了铜层均匀性要求,规定不同厚度规格产品最小铜层厚度要求(见6.3,2013年版的6.4); 修订了作为垂直接地极的抗拉强度要求(见6.4,2013年版的6.5): 修订了作为接地导体和水平接地极的弯折性能要求(见6.5.1,2013年版的6.6.1); 增加了铜覆钢电导率最低值要求(见6.7.2); 修订了棒线材和板材铜层厚度测试方法(见7.3.2、7.3.3,2013年版的7.3.2); 修订了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证书章节(见2013年版的第9章),拆分为两章:标志 和随行文件(见第9章)和包装、运输和贮存(见第10章): 修订了热稳定系数C值计算时0和krcAP取值(见附录A,2013年版的附录A): 增加了附录:铜覆钢连接器的要求(见附录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电力接地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3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 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 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泉州供电公司、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莆田供电公司、北京金合益科技有限公司、成都诺嘉伟业科技有限公司、中造 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雷克石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光、韩钰、陈新、王森、裴锋、李志忠、聂京凯、何华林、刘欣、董晓辉、 祝志祥、郝文魁、闫中秋、刘辉、胡家元、王伟、陈懿夫、陈云、李伟、田旭、李松、杨丙坤、谭波、 李冠华、庄建煌、于金山、刘建军、赵蕊、潘学东、丁一、林德源、沈谢林、程灵、何承绪、兰逢涛、 药宁娜、杨富尧、高洁、赵鹏、钱春楼、周良军、张强、王晓芳、刘洋、吴雪、赵丽丽、樊超.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3年首次发布为DL/T1312-2013;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 一号,100761).


DL/T1312-2023 电力工程接地用铜覆钢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力工程接地用铜覆钢的总体要求、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 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文件适用于发电、输变电、配电等电力工程接地用铜覆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239金属线材扭转试验方法 GB/T467阴极铜 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700碳素结构钢 GB/T3048.2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2部分:金属导体材料电阻率试验 GB/T3048.4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GB/T4956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 GB/T6462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厚度测量显微镜法 GB/T8888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 GB/T10125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20302阳极磷铜材 DL/T1554接地网土壤腐蚀性评价导则 DL/T2727电力工程接地用铜覆钢使用导则 HG/T3592电镀用硫酸铜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铜覆钢copper-cladsteel 钢芯体的表面被铜均匀包覆的材料,包括铜覆钢棒材、铜覆钢板材以及铜覆钢线材(包括圆线及 绞线). 3.2 连铸工艺continuouscastingprocess 将处理干净并加热到一定温度的钢芯快速通过加热熔化的铜液,铜液在钢芯表面结晶的加工工艺.

3.3 电镀工艺electroplatingprocess 采用电解方法在处理干净的钢芯表面镀上铜层的加工工艺.

DL/T 1312-2023 3.4 套管冷拉工艺cold drawinginpipeprocess 将处理干净的钢芯套入一定厚度的铜管,通过拉拔将铜层覆在钢芯上的加工工艺.

4总体要求 4.1铜覆钢表面的铜层应连续、均匀、牢固地覆盖在钢芯上.

4.2铜覆钢生产工艺宜使用连铸工艺、电镀工艺,不应使用套管冷拉工艺.

铜覆钢状态分为退火态和非 退火态,水平接地体宜采用退火态.

4.3铜覆钢用钢材化学成分及性能要求应符合GB/T699或GB/T700的规定,特殊用钢可由供需双方协商.

4.4连铸用铜应符合GB/T467的规定,电镀用硫酸铜应符合HG/T3592的规定,电镀用磷铜应符合GB/T 20302的规定.

4.5铜覆钢应满足接地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要求,设计寿命周期内宜避免更换.

4.6铜覆钢应根据当地土壤环境进行耐腐蚀设计选型,优先根据当地土壤腐蚀数据进行铜层厚度设计, 也可按表1中铜的土壤腐蚀数据进行设计.

当接地环境pH≤4.5时,宜高一等级土壤腐蚀性进行设计选 型,极强土壤采用铜材.

表1不同腐蚀等级土壤条件下铜的平均腐蚀速率 土壤腐蚀性 微 中 强 极强 平均腐蚀速率 mm/a 1000 0.003 0.007 0.012 0.017 依据DL/T1554多因子评级定义为强级别的土壤,同时其pH>8.5或pH<4.5,且含盐量大于1.5%,定义为极强. 4.7铜覆钢热稳定系数可按附录A选取. 4.8垂直接地体用铜覆钢的连接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见附录B. 4.9铜覆钢和连接器应满足现行规范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4.10铜覆钢使用要求应符合DL/T2727的规定. 5型号 铜覆钢产品型号见图1. 较线S(等效藏面积,mm) 钢层量小厚度F(mm),常用规格0.25mm、0.60mm0.80mm, 如有需求可定制 一相对电导率,%LACS EP(电镀)、CC(连铸) 一钢覆钢 图1铜覆钢产品型号标记方法 示例1:相对电导率15%、钢层最小厚度0.25mm、16mm的电镀铜覆钢棒线材表示为CCSEP15-0.25-16. 示例2:相对电导率20%、钢层最小厚度0.60mm、50mm×5mm的连铸铜覆钢板材表示为CCSCC20-0.6-50x5. 示例3:相对电导率40%、钢层最小厚度0.25mm、185mm²的连铸钢覆钢绞线表示为CCSEP40-0.25-185. 6技术要求 6.1尺寸及允许偏差 铜覆钢的尺寸及允许偏差要求见表2.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