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A-G 0335-2024 近零碳排放开发区评价方法.pdf

0335,2024,CECA,pdf,近零碳,团体标准
文档页数:16
文档大小:1.35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团体标准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ICS13.020 CCS A 21 因 体 标 准 T/CECA-G0335-2024 近零碳排放开发区评价方法 Evaluation methodology of nero-zero carbon emission development zones 2024-12-12发布 2024-12-13实施 中国节能协会 发布
T/CECA-G 目次 前 言 引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评价原则.. 4.1科学性 4.2先进性, 4.3可操作性 5评价基本要求, 6评价指标 7评价程序和方法 7.1评价程序, 7.2评价方法.

7.3评价等级判定, 8评价报告编写与结果应用, 8.1报告编写. 8.2评价结果应用. 附录 A (资料性)开发区的分类 附录 B (资料性)近零碳排放开发区评价报告(样表) 参考文 献 12
T/CECAG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节能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金风低碳能源设计研究院(成都)有限公司、嵩嘉标准化技术服务(北京)有限 公司、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慧碳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润新能投资 有限公司、北京绿源能达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铝环保节能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数字科技控股有限 公司、绿源能源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信正通(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寰智(深圳)绿色发展有限公司、山西航天国泰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唐古拉山(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绿色交易限公司、中质认证(北京)有限公司、灵石智享库(北京)咨询有限公司、蓝象标准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沐、乔华阳、彭林、林伟芳、潘留明、高超、李俊杰、孟帆、姚秀萍、秦鹏、 赵雪莲、甘旭超、易俊、辛小平、林宪平、郭强、吕铁、王庆伟、晃永庆、翟生强、赵杰、郭燕妮、陈 伟、郭哲琪、荣晶晶、王宇飞、李龙岩、马辛、孙嘉乐、杨卫华、许海生、杨海洋、邓志刚、赵生琛、 曲军、张红艳、姜冰、王致远、邱天、张德保、段小莉.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1
T/CECAG 引言 气候变化间题是当今社会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 上,我国向国际社会做出庄严承诺,力争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4 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提出打造绿色发展 高地、建设关丽中国先行区.

建设近零碳排放开发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行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关好未来的重要抓手.

近零碳排放开发区是指基于现有低碳工作基础,通过集成应用能源、产业、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 碳汇等多领域低碳技术成果、开展碳管理机制的创新实践、形成可持续的低碳发展模式,实现该区域内 碳排放总量持续降低并逐步超近于零的开发区.

本文件填补了近零碳排放开发区评价领域的空白,适用 于各级开发区主管单位对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开发区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开发 区开展第一方、第二方或第三方近零碳排放评价,也适用于指导各级开发区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创建工 作.

近零碳排放开发区评价遵循“有序达峰、渐进中和”这一国家指导方针,将零碳转型与经济发展、 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有机结合,坚持能源结构低碳转型与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两手抓,持续降低单位产出 碳排放强度:围绕碳排放表现、能源利用、运营管理、绿化覆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低碳交通、资 源循环等不同维度指标,评选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近零碳排放开发区.

本文件的应用既体现了新时 代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也可为近零碳排放开发区项目的前期建设、后期评价和持续管理提供参考,有助 于开发区提升新质生产力,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IⅡI
T/CECA-G 0335-2024 近零碳排放开发区评价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近零碳排放开发区的评价原则、评价基本要求、评价指标、评价程序和方法、评价报 告编写与结果应用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开发区主管单位对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开发区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开展第一方、第二方或第三方近零碳排放评价.

区、县、镇等行政区域开展近零碳排 放评价工作可参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3635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 GB/T36132绿色工广评价通则 GB/T50878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1350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开发区 development zone 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规划区内设立的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的各类 行政区域.

注:开发区一般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其他类 型开发区等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开发区,以及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 府批准设立的开发区.

[来源:《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 3. 2 近零碳排放near-zerocarbonemission 实现碳排放量不断降低直至趋近于零的动态过程.

注:与低碳强调“相对减排”、零碳强调“碳排放量绝对值为零”不同,近零碳更加强调通过各种努力降低自身碳 排放、介于低碳和零碳之间的状态.

3. 3 近零碳排放指数near-zerocarbonemissionindex 用于表征开发区的近零碳排放水平的数值.

注:为评价对象基本指标、可选指标和创新指标实际达标项数与基本指标、可选指标参评项数的比值.

4评价原则 4.1科学性 评价体系深度契合国家与地方政策导向.

指标设计、评价程序与评价方法均严格遵循科学规范,能 客观反映开发区实际近零碳排放水平,为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筑牢坚实根基,使其成为衡量开发 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可信标尺.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