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83.080.20 CCS G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006.9-2021 塑料再生塑料第9部分: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 Plastics-Recycled plastics- Part 9: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materials 2021-10-11发布 2022-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0006.9-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40006(塑料再生塑料》的第9部分.
GB/T40006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聚乙烯(PE)材料; 第3部分:聚丙烯(PP)材料; 第5部分: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ABS)材料: 第6部分:聚苯乙烯(PS)和抗冲击聚苯乙烯(PS-1)材料: 第7部分:聚碳酸酯(PC)材料; 第8部分:聚酰胺(PA)材料; 第9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威立雅华非高分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余姚大发化纤有限公司、广州海关技术 中心、上海自立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福建省百川资源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市灿华再生资源有限 公司、浙江海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绿园科技有限公司、中蓝晨光成都检测技术有 限公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宁波海关技术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岛大 港海关、湖北微塑园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龙一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固瑞特(天津)复合材料有限 公司、河北金怡化纤有限公司、江苏阿代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市远东塑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 锡一惟进出口有限公司、浙江金帆纺织有限公司、广东丽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兴宁市拓展盈辉资源 有限公司、苏州市宝思达化纤有限公司、河南银金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秋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嘉境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桐乡市华通化纤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华塑晨 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同轨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山东天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省北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杭州中旺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卫东、宋平、钱军、李丹、刘波、谢历峰、谢华添、陈浩、崔红军、陈敏剑、谢鹏、 杨建海、周炳炎、罗川、高建国、文振国、任男、费长虹、王志军、黄磊、李将、孙晓、张帆、洪禄漆、刘宇鹏、 朱永良、张启纲、马俊滨、樊录斌、仲文华、陈建梅、陈宏愿、谢建玲、王万卷、张彦君、于泓锦、陈伟力、 王丽红、黄博强、朱安生.
GB/T 40006.9-2021 引言 塑料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随着我国塑料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塑料的 回收再生循环利用是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塑料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之一,同时也为解决“白色污染”等 环保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塑料再生领域尚无产品标准,行业内无标准可依.
因此,制定了GB/T40006《塑料再 生塑料》国家标准.
依据塑料产品特点,本标准由12个部分组成,其中第1部分通则规定了再生塑料的 命名、术语和气味等级、限用物质含量、放射性等通用要求,其余部分除通则中共性要求外,按塑料种类 规定了该种材料再生塑料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在总标题(塑料再生塑料》下由以下12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聚乙烯(PE)材料; 第3部分:聚丙烯(PP)材料: 第4部分:聚烯烃混合物材料; 第5部分: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ABS)材料; 一第6部分:聚苯乙烯(PS)和抗冲击聚苯乙烯(PS-I)材料; 一第7部分:聚碳酸酯(PC)材料; 第8部分:聚酰胺(PA)材料; 一第9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 第10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材料: 第11部分:聚氯乙烯(PVC)材料; 第12部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
本文件是系列标准的第9部分,本文件针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的特点,规定了聚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再生塑料的特征性能.
在规定这些性能要求时,既考虑了原生PET材料的 标准要求,又关注到再生PET材料的特性.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6.12和附录E与非PET物质残留量测 定相关的专利的使用.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
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承诺,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 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
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
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 联系方式获得: 专利持有人姓名: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宁波中盛产品检测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清逸路66号A座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 利的责任.
GB/T 40006.9-2021 塑料再生塑料第9部分: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再生塑料的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 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文件适用于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包装瓶为原料,经粉碎、筛选、分类、清洗获得的 片状再生PET塑料材料(简称瓶片),或以PET塑料包装瓶和/或其他PET制品再经熔融挤出造粒制 成的颗粒状PET再生塑料材料(简称粒料或切片).
本文件不适用于来自医疗废弃物、农药包装等危险废物和放射性污染物的再生塑料.
本文件不适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其他塑料材料再加工的混合塑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632.5-2008塑料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第5部分:热塑性均聚 和共聚型聚酯(TP) GB/T2035塑料术语及其定义 GB/T2547塑料取样方法 GB/T291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9345.2塑料灰分的测定第2部分:聚对苯二甲酸烷撑酯 GB/T14189-2015纤维级聚酯切片(PET) GB/T14190-2017纤维级聚酯(PET)切片试验方法 GB/T19466.3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3部分:熔融和结晶温度及热的测定 GB/T30102-2013塑料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循环指南 GB/T39827.1-2021塑料用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回收物第1部分:命名系 统和分类基础 提1集量1202-19000/ SH/T1817-2017塑料瓶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中残留乙醛含量的测定顶空 气相色谱法 琴中61072811/HS 3术语和定义 GB/T 40006.1-2021、GB/T 2035GB/T 14189-2015和GB/T 30102-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
GB/T 40006.9-2021 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异状切片irregular chip 长度大于或等于正常切片的4倍,厚度、宽度或直径大于或等于正常切片2倍,小于常规颗粒(或规 定尺寸)1/4;以及非规整形状的聚酯切片(PET).
[GB/T 14189-2015 3.4] 3.2 过网率sieve retention 通过16mm×16mm金属丝筛网网孔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再生塑料瓶片的质量与瓶 片总质量的百分比,为无量纲的量.
粉末powder 通过网孔尺寸为833μm试验筛的碎屑.
3.4 聚氯乙烯含量polyvinylchloride content PVC含量PVCcontent Wpc 注:单位为毫克每干克(mg/kg). 3.5 聚烯烃含量polyolefincontent W.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再生塑料瓶片中聚烯烃(PO)杂质的量.
注:单位为毫克每干克(mg/kg).
3.6 杂质impurity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再生塑料瓶片或粒料(切片)中可能含有的除PET树脂以外的其他 物质,如极微小的沙子、金属、玻璃、纸屑或标签屑.
3.7 非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物质残留量non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substanceresidues 非 PET 物质残留量non PET substance residues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再生塑料瓶片中残留的非PET物质的量.
注1:单位为毫克每干克(mg/kg). 注2:未清洗干净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再生塑料瓶片上.
可能附着焦糖、果糖、油脂、颜料等非PET 物质.
4分类与命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再生塑料的命名和分类按GB/T40006.1-2021规定进行.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再生塑料的命名和分类的特征性能为以下四项,使用GB/T39827.1一 2021给出的特征性能字符代号及规定: a)特性黏度(IV); b)由标签导致的污染与其他可视污染物,PVC和聚烯烃(及粘合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