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T 1634-2023 铝及铝合金产品残余应力评价方法.pdf

1634,2023,pdf,有色,铝及,有色金属
文档页数:19
文档大小:2.3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有色金属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ICS 77. 040. 99 YS CCS H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1634-2023 铝及铝合金产品残余应力评价方法 Method for evaluating residual stress of alu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 products 2023-12-20发布 202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S/T163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 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天津忠旺铝业 有限公司、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亚楠、李锡武、王俊、李红萍、赵永善、刘洪雷、唐宗元、目丽珍、王军强、王书明、 同宏伟、祝楷、郑许、程素玲、王彦东、于明洋.

YS/T1634-2023 铝及铝合金产品残余应力评价方法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铝及铝合金产品残余应力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X射线衍射法、层前法对厚度为6.00mm~200.00mm的铝合金产品进行残余 应力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880.3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 GB/T7704无损检测X射线应力测定方法 GB/T8005.1铝及铝合金术语第1部分:产品及加工处理工艺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42793航空用铝合金板材通用技术规范 JF0011有色金属材料用多维探测器X射线衍射仪校准规范 T/CNIA0223铝及铝合金产品残余应力测试方法层削法 3术语和定义 GB/T8005.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X射线衍射法 4.1方法概述 铝合金板材宏观残余应力所对应的应变可以通过相应区域里晶格应变进行统计获得,依据X射线 衍射原理测定晶格应变可以计算残余应力,选择sin法和cosa法对板材表面残余应力进行矩阵式测试 并进行数据插值,可获得板材全表面残余应力.

该方法适用于厚度为6.00mm~200.00mm的非包铝 板材残余应力测试.

4.2仪器设备 残余应力测试仪,应按JJF0011的规定检定,满足如下要求的两种仪器均可使用: cosa法残余应力测试仪:配备Cr靶射线源和二维探测器; -sin法残余应力测试仪:符合GB/T7704的规定.

4.3样品 4.3.1样品表面不准许有裂纹、起皮、非金属压人物、腐蚀、腐蚀斑点、滑移线及处理不掉的油痕.

YS/T1634-2023 4.3.2样品表面不准许机加工.

4.4试验步骤 警示-X射线行射仪对测试人员有X射线辐照风险,测试人员应具备X射线衍射法基础知识,测 试时应使用隔离罩或保持安全距离.

4.4.1样品不平度测量 将样品放置在安全且便于测试的区域,宜放置在平台上,放置在平台上的样品不平度应符合GB/T 42793的规定.

当样品不在平台上检测时,其纵向不平度按GB/T3880.3的方法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 表1的规定.

表1纵向不平度 厚度 纵向不平度d/L mm % 6.00~20.00 ≤0.70 >20.00~40.00 ≤0.40 >40. 00~60. 00 ≤0.25 >60. 00~90. 00 ≤0.15 >90. 00~140. 00 ≤0.10 >140.00~200.00 ≤0.09 注:L为样品长度,d为波高.

4.4.2确定测试区域 确定测试区域,如图1所示,标注测试区域边界线及坐标轴方向.

标引序号说明: L--金属流线方向(产品纵向); S-垂直于金属流线的横截面短边方向(产品高向); T--垂直于S和L方向(产品横向); d-测试区域边界与样品边部的间距*: 一样品厚度.

1-测试区域: 2- 测试区域边界; 3--样品边部.

'd≥2to. 图1测试区域示意图
YS/T1634-2023 4.4.3测点确定 4.4.3.1按图2标记测试点,沿L方向按表2的规定绘制T向分布线,沿T方向按表3的规定绘制L 向分布线,对样品纵向和横向画线,纵线或横线应能均分纵向表面或横向表面,纵线和横线的交点即为 测点.

T ! 标引序号说明: 1--测点.

图2测点分布示意图 表2确定T向分布线 测试区域长度 分布线 mm ≤500 在测试区域过中点画1条T向分布线 >500~2000 画不少于2条T向分布线平分测试区城的L方向 >2000~4000 画不少于3条T向分布线平分测试区城的L方向 >4000~6000 画不少于4条T向分布线平分测试区城的L方向 >6000~8000 画不少于5条T向分布线平分测试区城的L方向 >8000 画间距不大于2000mm的T向分布线平分测试区域的L方向 表3确定L向分布线 测试区城宽度 mm 分布线 ≤500 在测试区城过中点画1条L向分布线 >500~1000 画不少于2条L向分布线平分测试区域的T方向 >1000~1500 画不少于3条L向分布线平分测试区域的T方向 >1500~2000 画不少于4条L向分布线平分测试区域的T方向 >2000~2500 画不少于5条L向分布线平分测试区域的T方向 >2500 画不少于6条L向分布线平分测试区域的T方向 4.4.3.2测点半径20mm范围内不宜有划痕,若有划痕,在距划痕20mm处且距测点最近位置重新选 择测点.

注:为避免划痕影响面需将测点偏移时,其相邻测试点间距可不必保持等间距.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