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71. 040. 40 YS CCS H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575.29-2023 铝土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9部分:有效氧化铝和可反应硅的测定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bauxite Part 29:Determination of available alumina and reactive silica 2023-12-20发布 202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S/T575.29-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YS/T575《铝土矿石化学分析方法》的第29部分.
YS/T575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氧化铝含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 第2部分: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重量-钼蓝光度法: 第3部分: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钼蓝光度法; 第4部分:三氧化二铁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滴定法; 一-第5部分:三氧化二铁含量的测定邻二氮杂菲光度法: 第6部分:二氧化钛含量的测定二安替吡啉甲烷光度法; 一第7部分:氧化钙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第8部分:氧化镁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第9部分:氯化钾、氧化钠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0部分:氧化锰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一第11部分:三氧化二铬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第12部分:五氧化二钒含量的测定苯甲酰苯光度法; 第13部分:锌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4部分:稀土氧化物总量的测定三溴偶氮肿光度法; 第15部分:三氧化二嫁含量的测定罗丹明B萃取光度法; 一第16部分:五氧化二磷含量的测定钼蓝光度法; 第17部分:硫含量的测定燃烧-碘量法; 一第18部分:总碳含量的测定燃烧-非水滴定法: 一第19部分:灼减量的测定重量法; 第20部分:预先干燥试样的制备; 一第21部分:有机碳含量的测定; 一第22部分:湿存水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一第23部分:元素含量的测定X射线荧光光谱法; 第24部分:碳和硫含量的测定红外吸收法; 一第25部分:硫含量的测定库伦滴定法; 第26部分:硫酸根含量的测定硫酸重量法; 第27部分:元素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一第28部分:氧化锂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29部分:有效氧化铝和可反应硅的测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铝山东有限公司、中铝矿业有限公司、广西田东锦鑫化工有限公司、山东南山铝 业股份有限公司、中铝中州铝业有限公司、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田蕊、邵静、沈乐、刘松吴、粘丽娜、王攀、王晓磊、宋丽莉、贾音、刘娟、孙艳青、 常娟、黄桃娥、卫星、侯丹.
I
YS/T575.29-2023 引言 铝土矿是生产金属铝的最佳原料,也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
在铝土矿领域标准体系中,化学成分的 矿的贸易和应用,为我国铝冶炼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YS/T575包括了铝土矿石化学成分测定方法系列标准,分别规定了铝土矿石中氧化铝、二氧化硅、 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钛、氯化钙、氧化镁、氯化钾、氧化钠、氧化锰、三氧化二铬、五氧化二钒、锌、稀土氧化 物、三氧化二嫁、五氯化二磷、硫、总碳、灼减量、有机碳、湿存水、碳、硫、硫酸根、氧化锂、有效氧化铝和可 反应硅的测定方法.
有效氧化铝含量和可反应硅含量高低可用于三水铝土矿石品位的评价,
YS/T 575. 29-2023 铝土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9部分:有效氧化铝和可反应硅的测定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三水铝土矿石中有效氯化铝和可反应硅的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三水铝土矿石中有效氧化铝和可反应硅的测定,有效氧化铝测定范围:30.00%~ 60.00%;可反应硅测定范围:0.10%~10.0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原理 三水铝土矿石用氢氧化钠溶液在一定温度、时间下进行溶出,分取一定体积溶出液,用EDTA容量 法测定,测得的氧化铝含量即为三水铝土矿石中有效氧化铝含量.
残渣以酸处理,处理后溶液分取一定 体积,与之前的溶出液混合,用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测得的二氧化硅含量即为三水铝土矿石中可反应 硅含量.
5试剂 5.1盐酸(111). 5.2盐酸(15).
5.3氨水(15).
5.4氢氧化钠溶液(50g/L,以NaO计):称取64.516g氢氧化钠置于2000mL烧杯中,加水溶解,冷 却至室温,用水稀释至1000mL,混匀转入聚乙烯瓶.
5.5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值约为5.7):称取121g无水乙酸钠置于2000mL烧杯中,加700mL 水溶解,再加人9.6mL冰乙酸(o=1.05g/mL),用水稀释至1000m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