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07. 060 CCS A 47 T/AHLPA 安徽省防雷协会团体标准 T/AHLPA0003-2024 古树名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isk assessment of lightning disaster in old and notable trees 2024-09-02发布 2024-09-09实施 安徽省防雷协会 发布
T/AHLPA 0003-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5评估流程. 6资料收集, 7雷电环境评价 8风险计算 9数值仿真和模拟实验 10评估报告 附录A(规范性) 雷击古树名木风险分量的计算, 参考文献,
T/AHLPA000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防雷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安徽华云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中心、黄山市气象局、 阜南县气象局、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安徽省风云防雷安全检测有限责任公司、蚌埠市气象灾害防御 技术中心、安徽华云新技术开发公司、六安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马鞍山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嘉仪、庄道全、傅盈盈、张钢、翟盛、赵俊华、徐海宁、姚剑飞、吴俊、吴 始军、汤明霞、鲁俊、胡军、张瑞、李宇翔、李继兵、刘继龙、朱文博、代先进、吴韶华.
II
T/AHLPA 0003-2024 古树名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古树名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要求、评估流程、资料收集、雷电环境评价、风险 计算、数值仿真和模拟实验、评估报告,描述了对应的证实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古树名木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1714.2-2015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 GB/T21714.3-2015雷电防护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QX/T85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古树oldtree 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
[来源:LY/T2738-2016,3.1] 3.2 名木notable tree 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观赏与科学价值或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来源:LY/T2738-2016,3.2] 3. 3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riskassossmentoflightning disaster 根据雷电特性及其致灾机理,分析雷电对评估对象的影响,提出降低风险措施的评价和估算过程.
[来源:QX/T85-2018,3.1.1] 3. 4 风险分量riskponent 按损害成因和损失类型细分的部分风险.
[来源:GB/T 21714.2-2015 3.1.32] 3.5 风险容许值tolerablerisk 需保护建筑物所能容许的最大风险值.
[来源:GB/T 21714.2-2015 3.1.33] 4基本要求 4.1古树名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应遵循科学性、完整性、真实性原则.
4.2古树名本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内容应包括雷电环境评价和风险计算,根据需求进行数值仿真和模拟 实验.
4.3风险计算应包括人身伤亡损失风险(包括永久性伤害)品和文化遗产损失风险&.
T/AHLPA 0003-2024 4.4不同古树名木间隔距离小于100m且雷电环境和雷电防护装置设置情况相近的,应综合考虑地形 地貌、土壤电阻率、雷暴主导方向以及海拔高度等因素,选择海拔高度最高的古树名木进行评估.
5评估流程 古树名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整体流程见图1.
资料收集,现场踏勘 雷电环境评价 可选项,根据需求 计算各风险分量和风险 数值仿真和模拟实验 评估报告 图1古树名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流程 6资料收集 进行古树名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时,应收集下列资料: 树高、胸径、冠顶直径、材质、树龄和以货币表示的文化遗产价值等资料: 经纬度、海拔高度、地形环境、水体分布等资料: 一周边土壤类型、土质、分层及现场踏勘的土壤电阻率资料: 至少30年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地面气象观测站雷暴日数资料: -近10年周边3km半径内闪电定位系统的监测资料,包括雷击经纬度、雷击电流强度等: 近10年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历史雷电灾害资料: 一周边3m范围内年均潜在活动人员数量: 古树名木及周边建构筑物、电气和电子系统分布情况: 一古树名木及周边现有雷电防护措施: 一一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和维护等防雷管理制度.
7雷电环境评价 根据古树名木所在地雷暴日数观测资料、闪电定位系统的监测资料等,分析评估对象所在区域的雷 电环境参数特征,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利用地面气象观测站雷暴日数资料,确定年平均雷暴日数据,分析雷暴日数的年际变化特征 等.
当古树名木距离某观测站不超过10km时,可直接使用该观测站数据分析.
当古树名木 利用闪电定位数据,分析闪电频次的年变化、月变化、日变化规律及周边3km范围内雷击 密度、强度和陡度的分布: 对雷暴日数资料和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雷暴主导方向和次主导方向: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