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 20 CCS B 61 T/BJZMXH 北京 市 团 体 标 准 T/BJZMXH507-2024 园林草本花卉种质资源圃建设与管理规程 Regul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germplasm resource nursery for herbaceous flowers 2024-12-01发布 2024-12-31实施 北京林木种苗产业协会 发布
T/BJZMXH 507-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环境条件 5选址与规划. 6种质资源调查 7收集与保存.
8基础设施建设 9资源画营建. 10资源画管理 11种质资源观测与评价 12档案管理 附录A(规范性) 园林草本花卉种质资源登记表. h 附录B(资料性) 种质资源画标牌设置表. 附录C(资料性) 一、二年生花卉观测评价记录表, 附录D(资料性) 多年生宿根花卉观测评价记录表, 附录E(资料性) 观赏草观测评价记录表. 11 附录F(资料性) 生长量及生长质量观测表. 12 附录G(资料性) 繁育栽培技术措施表. 13 附录H(资料性) 繁育种苗年度生长状况表. 14 附录I(资料性) 环境因子监测表.
15 参考文献.. 16
T/BJZMXH 507-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北京林木种苗产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林木种苗产业协会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花乡花木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林木种苗产业协会、北京花乡花卉科技研究所 有限公司、北京市植物园管理处、北京市大安山林场管理处、北京华天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京 林园林集团有限公司、燕赵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成小月、刘东焕、唐玉红、赵芮、高航、李芳、魏钰、王建辉、刘向丽、董志 颖、刘海龙、李金苹、王亮、杨雯婧、孙鑫、寇一泓、高丽.
II
T/BJZMXH 507-2024 园林草本花卉种质资源圃建设与管理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园林草本花卉种质资源画的环境条件、选址与规划、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基 础设施建设、资源画营建、资源画管理、种质资源观测与评价和档案管理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地区园林草本花卉种质资源画的建设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土壤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2970连栋温室建设标准 LY/T3177主要宿根花卉露地栽培技术规程 DB11/T1352主要花坛花卉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DB11/T2202生态型宿根植物容器苗繁育技术规程 DB1308/T353野生花卉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园林草本花卉种质资源圃germplasmresource nurseryof herbaceousflowers 通过植株方式保存园林草本花卉种质资源的保护场所.
4环境条件 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的规定,水质量应符合GB5084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按照GB15618管 控.
5选址与规划 5.1选址 宜选择自然光热条件适宜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远离污染源的区域.
5.2地形 宜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方,坡度以1°~3“为宜.
不宜建在山地、山顶、山谷、洼地.
5.3规划 5.3.1建设规模 根据拟收集的种质资源数量、种植株行距及种质资源围的其他需求规划资源围面积,应不少于1hm.
5.3.2分区设置
T/BJZMXH 507-2024 可根据需求将种质资源画划分为保存圃、繁育圃、观察圃,并配有辅助用地.
5.3.3资源编号 种质资源拉丁名属名和种名的首字母(2位)入圆顺序号(3位).
6种质资源调查 6.1调查对象 适宜用于花园城市景观及家庭园艺的草本花卉.
6.2调查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和调查当地园林草本花卉种质资源的分布和应用情况,掌握园林草本花卉种质 资源的基础信息.
6.3调查内容 调查园林草本花卉的种质资源信息、生长环境、观赏性状、物候期、生态习性等.
7收集与保存 7.1收集保存对象 北京当地适宜用于花园城市景观及家庭园艺并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或科学研究价值的草本花卉种质 资源.
7.2保存要求 种质资源应来源清楚,植株健康,无检疫对象和危险性病虫害、生理病害等.
引进种或品种应观察 半年以上无致命性病虫害方可进入资源圆保存.
7.3收集材料 野生种、品种、品系的植株、种子、插穗、组培苗等.
7.4收集方法 通过野外考察、商业购买、种质交换等方式收集,野外考察收集方法按照DB1308/T353执行.
7.5保存数量 保存种质资源应不少于350份,每份种质资源数量应不少于10株.
7.6信息登记 登记信息及填写说明见附录A.
8基础设施建设 8.1生产设施 宜配备温室、大棚、储藏室、冷藏室、组培室、库房等.
8.2附属设施 宜配套供水、供电、通信、可移动式苗床、湿帘、风机、喷灌系统和小型气象站等设施.
8.3辅助用地 灌溉系统、排水系统、道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