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OE 54-2023 中国近海生态分区.pdf

2023,54,CAOE,pdf,分区,团体标准
文档页数:24
文档大小:15.82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团体标准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ICS 07.060 A45 团 体 标 准 T/CAOE 54-2023 中国近海生态分区 Ecological Zoning in China Seas and Adjacent Waters 2023-06-13发布 2023-06-13实施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发布
T CAOE 54-2023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一般规定 5一级分区 5.1一级分区编码. 5.2一级分区结果 1 6二级分区, 2 6.1二级分区类型 2 6.2二级分区编码. 6.3渤黄海生态区二级分区 6.4东海生态区二级分区 6.5南海生态区二级分区 7三级分区, 7.1三级分区类型 7.2三级分区编码. 4 7.3渤黄海生态区三级分区 7.4东海生态区三级分区 6 7.5南海生态区三级分区 附录A(规范性)中国近海生态分区图 9 附录B(规范性)二级分区涉及的类型表 18 附录C(规范性)三级分区涉及的类型表 19 参考文献. 20
T CAOE 5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北海生态中心、自 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路文海、黄海燕、李潇、王晓莉、左国成、樊妙、余佳、武双全、马永、杨翼、 刘昭阳、刘倡、胡文佳、徐子钧、乔淑卿、杨志通、张健、杨璐、许艳、艾洋漪.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T CAOE 54-2023 中国近海生态分区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国近海生态一级分区、二级分区、三级分区的名称、类型和分布,并描 述其特征.

本文件适用于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及相关领域的监测、调查、评估、管理和科研等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海洋生态分区marine ccological zoning 在不同尺度上采用逐级嵌套方式,划分出具有不同生态特征的海洋空间单元的过程.

3. 2 海洋生态区 marine ccological zone 具有相似生态特征的海洋空间单元.

4一般规定 本文件中海洋生态分区的工作范围为中国近海,共划分为3个一级分区,22个二级分区 和53个三级分区.

本文件中的中国近海是指中国海及周边海域,即毗邻我国大陆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 海以及毗连太平洋的台湾以东部分海域.

5一级分区 中国近海划分为3个一级分区,分别为渤黄海生态区、东海生态区和南海生态区.

一级 分区图见附录A图A.1. 5.1一级分区编码 一级分区编码为1位,渤黄海生态区为B,东海生态区为D,南海生态区为N.

5.2一级分区结果 一级分区的名称、编码和特征如表1所示.

T CAOE 54-2023 表1一级分区列表 序号 名称 编码 海洋生态区特征 1 谢黄海生态区 B 地处北温带,为半封闭边缘海,水深较浅,全部位于大陆架上,海 底地形相对平坦 2 东海生态区 D 地处北温带、亚热带,为开阔的边缘海,具有宽阔的大陆架,大陆 架外缘为以冲绳海槽为主体的陆坡 3 南海生态区 N 地处亚热带、热带,为半封闭边缘海,北、西、南三面为大陆架, 中部为宽阔的深海盆地 6二级分区 一级分区共划分为22个二级分区,二级分区图见附录A图A.2.

6.1二级分区类型 二级分区包括河口、近岸、浅海、半深海和深海5种类型.

各类型特征见附录B.

6.2二级分区编码 二级分区编码由一级分区编码类型编码区块编号组成,具体要求如下: a)一级分区编码:为1位字母,采用二级分区所在的一级分区编码: b)类型编码:为1位字母,河口为H、近岸为J、浅海为Q、半深海为B、深海为S: c)区块编号:为2位数字,按照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依序编号, 6.3渤黄海生态区二级分区 渤黄海生态区共划分为5个二级分区,如表2所示,分区图见附录A图A.3.

表2渤黄海生态区二级分区列表 序号 二级分区 编码 类型 海洋生态区特征 内海,三面陆地环绕,受辽东湾沿岸水、渤-莱沿岸 1 海生态区 BJ01 近岸 换,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斑海豹的重要繁殖地与栖息 水、渤海水团等影响,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进行水交 地 黄海北部和东部近 主要受辽南-西朝鲜湾沿岸水、江华湾沿岸水影响, 岸生态区 BJ02 近岸 海底地形较平坦,是暖温性和冷温性生物重要的润游 区 受黄河径流影响,具有水少沙多、潮差小等特点,拥 3 黄河口生态区 BH03 河口 有广阔的滨海湿地,是候乌的重要停歇地、越冬地和 繁殖地 黄海中部浅海生态 北部主要受黄海冷水团影响,南部受黄海暖流水、长 区 008 浅海 江冲淡水等影响,地貌以陆架平原为主,区域底栖生 物以冷温性种为优势种,是众多经济鱼类的越冬地 主要受渤-莱沿岸水和苏北沿岸水影响,北部多基岩 黄海西部近岸生态 BJ05 近岸 海岸与海湾,南部为宽阔的淤泥质滩涂,底栖生物以 区 暖温性种为优势种,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乌迁徙路 线上乌类重要的停歇地和越冬地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