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HSA 074-2024 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预防和治疗专家共识.pdf

074,2024,CHSA,疗性,黏膜炎,团体标准
文档页数:21
文档大小:4.62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团体标准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ICS11. 060. 01 CCS C05 体 标 准 T/CHSA074-2024 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预防和治疗 专家共识 Expert consensus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radiotherapy/chemotherapy-induced oral mucositis 2024-11-29发布 2024-12-29实施 中华口腔医学会 发布
T/CHSA 07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学专业委员会和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负责起草,(以下按汉语拼音排序)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医院口腔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 附属肿瘤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空军军 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 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青岛市口腔医院、山东大学口腔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上海 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 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天津市口腔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武汉大学 口腔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参与起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程斌、陶小安、夏娟、胡钦朝.

本文件参与起草人(按姓名拼音排序):蔡扬、陈方淳、陈谦明、陈瑞扬、但红霞、杜格非、范媛、 葛化冰、关晓兵、韩莹、何园、洪筠、胡超苏、华红、江路、金鑫、林梅、刘宏伟、刘青、卢锐、罗伟、 罗小波、聂敏海、聂勇战、彭星辰、戚向敏、沈雪敏、石晶、孙红英、孙艳、孙正、谭雅芹、汤亚玲、 唐国瑶、陶人川、童秀珍、王辉、王万春、王文梅、王小平、王宇峰、王智、魏秀峰、吴芳龙、吴岚、 吴桐、吴颖芳、闫志敏、袁昌青、曾昕、张静、张英、张玉幸、周曾同、周刚、周红梅、周永梅、周瑜、 朱国培.

II
T/CHSA074--2024 引言 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radiotherapy/chemotherapy-inducedoralmucositis,RIOM/CIOM) 指肿瘤患者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接受头颈部放射治疗以及化学药物、分子靶向药物、免疫等治疗后, 患者口腔黏膜出现的以充血、糜烂、溃疡、假膜、萎缩为特征的损害.

传统意义上的放(化)疗性口腔 黏膜炎主要是指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所引起的口腔黏膜损害.

其中,头颈部肿瘤放/放化疗患者,其口 腔黏膜炎的发病率可高达59.4%~100%:化疗患者中,口腔黏膜炎的发病率差异较大,可能与其使用的 化疗药物种类和剂量不同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大剂量化疗的患者中,口腔黏 膜炎的发病率可高达70%~100%.

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抗肿瘤治疗策略的发 展,其导致的口腔黏膜炎也逐渐引起重视,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口腔黏膜炎的发病率大约为1.5%~ 5.4%.

虽然新型肿瘤治疗策略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炎发病率、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等方面与放(化)疗 性口腔黏膜炎有所不同,各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但其临床防治策略存在众多的共性,因此本文件亦将 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抗肿瘤治疗诱发的口腔黏膜炎纳入讨论范畴.

随着我们对靶向药物治 疗、免疫治疗等引发的口腔黏膜炎的认识不断加深,相关内容会不断更新和补充.

总之,口腔黏膜炎作 为肿瘤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疼痛、进食困难、口干、味觉障碍等,严重影响患 者生存质量,甚至可迫使治疗中断,影响肿瘤治疗疗效.

因此,有效预防和干预口腔黏膜炎的发生发展, 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国内外针对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已有若干临床防治专家共识、临床指南,但缺乏国内临 床实践经验,需进一步完善.

2004年,国际癌症支持治疗协会/国际口腔肿瘤学会(MASCC/ISO0)发布 了第一个口腔黏膜炎相关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并在2009年、2014年、2020年进行更新,成为临床防治 策略的主要指南.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0)、英国TheCochraneCollaboration团队发表的口腔黏膜 炎防治指南,二者大同小异.

2019年,在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牵头下,发布了《放射性口腔 黏膜炎防治策略专家共识(2019)》,成为我国在口腔黏膜炎防治领域的第一部专家共识.

2021年,在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 会牵头下,也发布了《抗肿瘤治疗引起急性口腔黏膜炎的诊断和防治专家共识》.

这两部专家共识的发 布,对于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诊疗规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这两部专家共识对口腔健康 状态维护及疾病处理措施的防治效果的循证分析涉及有限,且未能从口腔专科角度充分认识该疾病的 诊断、预防和治疗策略,忽视了口腔健康状态在口腔黏膜炎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对非口腔的专科医生及 护理人员处置该疾病的指导性不足.

因此,有必要从口腔医学的角度,联合口腔医学、肿瘤学、放射医 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学者,遵从循证医学的方法,制定临床指导性强、符合我国国情的诊疗规范.

经中华口腔医学会团体标准项目立项(CHSA立项批准号:2020-01),由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牵 头,联合全国32家院校、单位共同组建了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防治专家共识制定工作组.

工作组在 循证医学理念的指导下,在国内外已有的临床实践指南及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最新研究文献进 行了全面检索和慎重评价,历时三年制定了本文件.

希望通过本文件的制定,指导全国各级口腔医师以 及相关临床专科医师的干预行为,提高我国口腔黏膜炎的总体诊疗水平.

IⅡ1
T/CHSA 074-2024 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预防和治疗 专家共识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相关临床问题的推荐意见.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临床医师、口腔医师、护理人员、检验人员对临床上诊断为放(化) 疗性口腔黏膜炎的患者的治疗,以及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预防,政策制定和管理人员等相关专业 人员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radiotherapy/chemotherapy-inducedoralmucositis;Rl0M/C10M 接受头颈部放射治疗以及化学药物、分子靶向药物、免疫等治疗后,患者口腔黏膜出现的以充血、 糜烂、溃疡、假膜、萎缩为特征的损害.

注:传统意义上的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主要指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所引起的口腔黏膜损害.

近年来随着分子 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生物治疗策略的发展,其所导致的口腔黏膜炎也逐渐引起重视,并且临床处理原则与传 统意义的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相同.

因此,本文件将上述类型的口腔黏膜炎均纳入讨论范畴.

4推荐意见 4.1总则 综合考虑实施干预措施的利整平衡、证据强度、患者价值观和意愿、成本等因素,将推荐意见分为 “强”“弱”两个强度,具体含义见表1.

表1推荐强度说明 推荐强度 表示方式 具体含义 强推荐 1 实施该干预措施明显利大于 弱推荐 2 实施该干预措施可能利大于 弱不推荐 2 实施该干预措施可能那大于利 强不推荐 1 实施该干预措施明显那大于利 证据质量依据GRADE系统中的相关原则分为“高”“中”“低”和“极低”四个级别,其中,系统 综述和随机对照试验作为高质量证据(视具体情况降级):队列研究视为中等质量证据(视具体情况升 级或降级):病例对照研究和病例系列分析作为低质量证据:个别案例报告和专家意见列为极低质量证 据.

各证据等级的含义见表2.

表2GRADE证据质量分级与说明 证据等级 表示方式 具体含义 高 A 对真实效应值接近效应估计值很有信心 中 B 对效应估计值有中等程度的信心:真实值有可能接近估计值,但仍存在二 者截然不同的可能性
T/CHSA 074-2024 证据等级 表示方式 具体含义 低 C 对效应估计值的确信程度有限:真实值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 极低 D 对效应估计值几乎没有信心:真实值很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 注:GRADE: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定及评价(grading of recoanendat 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 ion) . 4.2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相关临床问题推荐意见 4.2.1临床处理原则 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处理建议遵循疾病全周期管理、一体化防治的基本原则,包括对患 者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宣教及自我口腔保健技术指导、全面的口腔状况评估和处置、治疗期间维持营养健 康,适时采用药物和措施帮助患者控制症状、促进病损愈合、控制继发感染,阻止口腔黏膜炎进一步发 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确保恶性肿瘤放/化疗的顺利进行.

4.2.2诊断部分 4.2.2.1危险因素 患者发生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两类,分别是患者自身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

其中,患者自身因素包括:既往接受肿瘤治疗发生口腔黏膜炎者(1C:强推荐,证据级别低):口腔卫 生状况差、唾液分泌功能低下者,或具有不良的口腔习惯、吸烟者(1C:强推荐,证据级别低):控制 体积、放疗分次及射线种类等因素(表3)(1C:强推荐,证据级别低):化疗药物的类型、剂量、 不良的全身基础性疾病(2C:弱推荐,证据级别低).

治疗相关因素包括:放疗部位、照射剂量、照射 方案等因素(表4)(1C:强推荐,证据级别低):同期进行放化疗(1C:强推荐,证据级别低):造 血干细胞移植之前接受大剂量化疗或放化疗(1C:强推荐,证据级别低):靶向治疗药物种类、是否联 合放化疗(表5)(1C:强推荐,证据级别低).

临床医师可依据相关因素对患者进行口腔黏膜炎风险 评估(表6) 基于既往综述及流行病学调查,筛选出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可能的危险因素",经62名专家1 轮德尔菲法统计(下同),纳入上述危险因素.

肿瘤治疗前评估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的风险,有助于治 疗计划制定及风险防范.

表3常见放疗方式引起口腔黏膜炎的发病率 放疗相关因素 口腔黏膜炎发病率/% ≥3级口腔黏膜炎发病率/% 放疗部位 全身放疗 >90. 0 >60. 0 头颈部放疗 33. 0~77. 0 25. 0~34. 0 头颈部常规放疗 33. 0~77. 0 25. 0~34. 0 放疗技术 调强放疗(IMRT) 16. 9~81. 0 8. 7~11. 0 质子束放疗 33. 4 0 头颈部常规放疗 33. 0~77. 0 25 0~34. 0 放疗方案 超分制放疗 94. 0 41. 8~57. 0 加速分割放疗 71. 4~93. 1 41. 0~86. 9 放疗剂量 口腔接受辐射量(41.8±7.4)Gy 0 口腔接受辐射量(58.8±2.2)Gy 45. 8 注:“-”表示文献未报道该发病率.

表4常用化疗药物引起口腔黏膜炎的发病率 肿瘤类型 化疗药物 口腔黏膜炎 发病率/% ≥3级口腔黏膜炎 发病率/% 乳腺癌 TAC方案:紫杉醇,阿霉素,环磷酰胺 60.0 4. 9 剂量密集方案 30.0 2.3 铂类紫杉醇 0.5 肺癌 铂类吉西他滨 1. 1 吉西他滨紫杉醇 1. 8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