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11. 060.01 CCS C 05 体 标 准 T/CHSA 075-2024 单侧唇裂诊疗指南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unilateral cleft lip 2024-11-29发布 2024-12-29实施 中华口腔医学会 发布
T/CHSA 075-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唇腾裂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武汉大学口腔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四川大 学华西口腔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空军军医 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 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哈尔滨医科 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宁夏医科大学 附属口腔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汕头大学医 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 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 腔医院、南阳市口腔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傅豫川、李健、花放、尹宁北、朱洪平、石冰、王国民、马莲、贺红、张铁军、 陈仁吉、任战平、钦传奇、杨解纲、李巍然、徐勇忠、陈振琦、黄永清、邝海、唐世杰、孙健、江宏兵、 李永生、张浚睿、宋涛、周炼、李承浩、王如、杨学财、宋庆高、蔡鸣、崔颖秋、梁志刚、王涛、金辉 喜、侯劲松、陈伟辉、严全梅、龚忠诚、翡新春、焦晓辉、李小林、刘中寅、罗羿、南欣荣.
I1
T/CHSA075--2024 引言 唇聘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
单侧唇裂(unilateralcleftlip)是唇聘裂中的 一种具有独立定义的表型,指发生在一侧上唇的部分或全部裂开并伴发鼻畸形,可独立存在,或/和牙 槽突裂、聘裂共同存在“.
单侧唇裂不仅影响面容,同时还导致牙颌畸形、心理发育等诸多问题.
外科 整复手术是治疗单侧唇裂的主要手段,营养与发育、伴发其他系统性疾病及生命体征监测关乎治疗过程 中的安全,手术技术规范以及与其相关的辅助手段(如术前矫形、伤口护理、痕管理以及鼻模塑形等) 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我国幅员辽阔,尚缺乏规范的临床技术路径和操作流程,治疗效果参差不齐, 难以形成高质量稳定的治疗效果.
医学的发展从经验医学逐渐转向循证医学,为人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临床证据,通过制订更加合理的疾病诊疗指南可高效指导临床实践”.
本文件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唇腾裂专委会正式申请立项并获学会批准(立项标准号:CHSA2021-004).
本文件针对单侧唇裂初期整复的相关问题,在国内外既往唇聘裂领域指南的基础之上,基于研究证据和 专家共识提出循证推荐意见,指导单侧唇裂初期整复的临床治疗流程,形成符合国情并具有普遍临床指 导意义的治疗指南 本文件是首次尝试基于循证医学方法制订的唇聘裂诊疗指南.
本文件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 (International Practice Guidelines Registry Platform)进行注册,注册号PREPARE-2022CN730.
有关单侧唇裂初期整复的文献多为临床经验的阐述,其中研究证据资源有限,难以获得大规模高质量循 证医学证据.
因此,在循证医学研究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共识进行制订,除非研究证据不可用或不充 分,否则不优先选用专家共识代替循证证据.
临床问题和文献检索结果见附录A.
本文件旨在紧跟国 际前沿,不断更新我国唇聘裂临床医学的学术认知,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科学、规范且符合国际主流 观点的指导建议,最终整体提高我国单侧唇裂初期整复的治疗水平,服务临床与患者.
IⅢ1
T/CHSA 075-2024 单侧唇裂诊疗指南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单侧唇裂患儿的诊断和初期整复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临床技术路径和操作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唇腾裂外科、麻醉科、正畸科执业医师以及相关专科护理人员对 单侧唇裂初期整复手术患儿的诊断与治疗,其他医护人员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单侧唇裂unilateralcleft lip 先天性唇聘裂畸形中的一种具有独立定义的表型,发生在一侧上唇的部分或全部裂开并伴发鼻畸 形,可独立存在,或与牙槽突裂/聘裂共同存在.
注:单侧唇裂不仅影响面容,同时还导致牙颌畸形、心理发育等诺多问题.
3. 2 单侧唇裂修复术primaryrepairofunilateralcleftlip 通过外科手术恢复上唇裂隙两侧皮肤、肌肉、黏膜的连续性,再造患侧唇弓、人中、鼻底、红唇和 矫正鼻畸形,并尽量恢复鼻唇形态的对称性.
注:其内涵在于矫正鼻唇中线的基础上,重建或调整鼻唇亚解剖结构,包括鼻翼软骨、鼻中隔软骨、鼻小柱、鼻弯 、鼻堤、鼻孔轴线、人中峰、人中凹、唇峰、唇弓和唇吻线等,以达到对称的效果.
4术前喂养指导和营养发育监测 4.1正常的营养发育是患儿接受初期整复治疗的基本条件.
正确喂养是保证和促进患儿营养发育最佳 的途径.
(证据质量等级:A:推荐强度级别:强) 4.2推荐母乳喂养,母体少乳或无乳可选择母乳/奶粉混合喂养或奶粉喂养,严重喂养困难患儿可采用 鼻饲进食.
喂养的关键在于维持正常发育所需的营养摄入,避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证据质量等级: A:推荐强度级别:强) 4.3反映婴幼儿营养发育的主要指标是体重、身高、头围和胸围等,其中体重变化是婴幼儿营养发育 最容易获得的指标.
出生后,患儿营养发育建议定期监测和评估,以及时指导和调整营养摄入,(证 据质量等级:A:推荐强度级别:强) 5单侧唇裂分类及临床数据采集标准 5.1根据裂隙程度进行单侧唇裂的临床分类是最常用的方法.
不完全性唇裂和唇隐裂在解剖病理上是 各具有独立畸形特点的两种不同表型.
单侧唇裂分类,建议在传统的完全性唇裂和不完全性唇裂分类基 础上补充唇隐裂.
(证据质量等级:A:推荐强度级别:强) 5.2数据采集内容包括面部影像和模型资料.
需常规采集术前单侧唇裂患儿标准位照片(正位、侧位、 45度侧位和仰位),3D数据资料的精准性对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伴发牙槽突裂/聘裂并存在影响鼻 唇形态的颌骨畸形患儿建议采集口内模型或/和其他辅助资料.
(证据质量等级:B:推荐强度级别:强)
T/CHSA 075-2024 5.3术前数据采集时间建议在患儿入院后手术前进行,以减小生长发育所产生的数据误差.
需要接受 术前矫形治疗的患儿需要增加矫形治疗前的数据采集.
(证据质量等级:C:推荐强度级别:goodpractice statement GPS) 5.4单侧唇裂患儿的鼻唇中线偏斜、健患两侧唇宽、唇高、上唇面积、鼻底宽度、鼻小柱高度、以及 唇峰落差、裂隙宽度、牙槽突裂宽度及错位程度是测量的主要参数.
(证据质量等级:C:推荐强度级 别:翁) 6单侧唇裂初期整复围手术期包括的安全指征及保障措施 6.1围手术期安全是首要的,术前应全面进行健康指标的检测,降低麻醉和手术风险.
健康指标包括 但不限于年龄、体重和全身发育情况.
(证据质量等级:B:推荐强度级别:强) 6.2患儿营养发育不良和伴发其他先天性系统疾病对围手术期安全的影响应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 安全保障措施.
(证据质量等级:B:推荐强度级别:强) 6.3单侧唇裂初期整复手术时机建议出生后3~6个月(早产儿校正年龄),体重≥5kg且检测指标 基本正常.
单侧唇隐裂根据畸形情况和术者的经验可适当延期,其鼻畸形的严重程度应作为手术时机 的参考(鼻畸形严重者不建议延期手术).
(证据质量等级:C:推荐强度级别:GPS) 6.4在专业麻醉团队和重症监护的支持下,密切监测术后通气情况并以辅助技术预防突发间题的发生 是必要的.
(证据质量等级:A:推荐强度级别:强) 7单侧唇裂术前矫形的目标和适应证 7.1术前矫形治疗可适度减轻唇鼻畸形程度.
(证据质量等级:C:推荐强度级别:弱) 7.2对伴发严重颌骨畸形的完全性唇聘裂患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接受术前矫形治疗.
术前矫形治 疗在出生后尽早开始:(证据质量等级:A:推荐强度级别:强) 7.3对不伴有完全性膀裂的单侧唇裂患儿不建议做聘护板矫正,但根据鼻畸形情况可辅以鼻翼软骨塑 形,以恢复稳定的鼻翼软骨的对称性".
(证据等级:C:推荐级别:GPS) 8单侧唇裂初期整复的目标和手术原则 8.1单侧唇裂初期整复目标是在修补裂隙的基础上,尽量恢复唇鼻亚解剖结构的对称性.
(证据质量 等级:B:推荐强度级别:强) 8.2术式是设计思路的参考,术者的临床经验是手术效果的最终保障.
单侧完全性唇裂和单侧不完全 性唇裂推荐“旋转-推进原则”及其改良术式,单侧唇隐裂建议根据畸形程度及其其体畸形特点选择不 同的设计和技术.
(证据质量等级:C:推荐强度级别:GPS) 8.3唇弓、人中和鼻形态是唇裂再造的重要结构,肌肉的重建是恢复鼻唇动态功能结构和正常发育的 生物力学基础.
(证据质量等级:B:推荐强度级别:强) 8.4同期鼻畸形整复是安全的,能有效地改善鼻形态的对称性和维持正常发育.
建议在单侧唇裂初期 整复术中,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术者的经验选择同期鼻畸形整复.
(证据质量等级:A:推荐强度级别: 强) 8.5根据不同层次和部位缝合的目标需求,推荐使用可吸收缝线进行肌肉、黏膜、骨膜、鼻软骨的定 位缝合,尽量使用更细的不可吸收缝线进行皮肤伤口的精准对位缝合些".
(证据质量等级:C:推荐 强度级别:GPS) 9术后护理和干预 9.1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是保证围手术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中血氧饱和度是最直接的指标.
(证据质量等级:B:推荐强度级别:强) 9.2推荐术后母乳喂养或奶瓶喂养,无须改变术前的喂养方式.
(证据质量等级:B:推荐强度级别: 强) 9.3推荐术后进行伤口护理,手制动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证据质量等级:B:推荐强度级别: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