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11. 060.01 因 体 标 准 T/CHSA078-2024 口腔正畸数字化检查和测量分析专家共识 Expert consensus on orthodontic digital examination and measurement analysis 2024-11-29发布 2024-12-29实施 中华口腔医学会 发布
T/CHSA 078--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 属第九人民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浙江中 医药大学口腔医学院、复旦大学口腔医学院、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重庆医科大 学口腔医学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金作林、白玉兴、房兵、许天民、赵志河、周彦恒、王林、卢海平、白丁、刘 月华、李巍然、贺红、胡敏、宋锦琦、陈莉莉、曹阳、施洁珺、武俊杰、张浩、刘思颖、高洁、刘佳、 秦文、郭长刚、李欣.
T/CHSA078--2024 引言 随着计算机、光学、影像等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口腔正畸领域得到了愈加广泛的应 用,尤其在检查和测量分析方面,传统二维、实体、手工的项目与方法逐步被三维、虚拟、智能的数字 化技术所取代,有效提高了检查和测量分析的全面性、精确性以及便利性.
但是,目前对于数字化技术 在口腔正畸检查和测量分析中的使用尚无可以参考的标准,对于测量分析流程、项目内容及具体实施方 法缺乏统一的共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字化技术在口腔正畸领域合理规范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件参考了近二十年数字化正畸领域的专著和文献,在口腔正畸数字化检查和测量分析的相关 内容、流程及实施方法等方面形成专家共识,弥补了目前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为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 构从事口腔正畸的医师提供参考,旨在提高我国牙胎畸形诊疗的整体水平.
T/CHSA 078-2024 口腔正畸数字化检查和测量分析专家共识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口腔正畸数字化检查和测量分析的流程、项目内容以及推荐实施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医院的从事口腔正畸治疗的口腔正畸医师,其他相关专业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 理医师、护理人员在从事口腔正畸相关医疗活动时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正畸数字化检查和测量分析推荐流程 4.1初诊患者推荐流程 4.1.1问诊 询间的内容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口腔不良习惯史、外伤及手术史、牙科治疗史、 全身系统性疾病病史、过敏史等.
间诊需要明确患者的诊疗需求、预期目标、心理状态及对矫治的接受 程度.
4.1.2临床检查 包括正畸专科检查与综合口腔检查.
正畸专科检查包括牙验畸形的口内临床表现、面部正侧位软硬 组织特征、口腔不良习惯检查等,对于儿童患者,还需要对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
综合口腔检查包括 对牙体、牙周、黏膜等组织的检查、题下颌关节检查和下颌运动功能检查,以及对其他可能影响正畸治 疗的疾病进行检查,如磨牙症、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
4.1.3数字化辅助检查 常规的辅助检查包括正侧位面像拍摄、口内像拍摄、全口牙位曲面体层片及头颅侧位定位片、口内 扫描及面部扫描等.
目前认为,使用口内扫描数据建立的三维数字化牙模,具备良好的精细度与准确度, 可以用于模型分析及诊断.
数字化面部扫描能够用于快速获取面部软组织的精细三维模型,与口内扫描 结合可替代传统正侧位面像及口内相的拍摄.
在其他检查中发现口颌面部确有需要进一步检查的病理 性改变时,建议补充CBCT检查,这些情况包括:需要植入种植钉,阻生牙、异位牙、多生牙及由此引发 的邻牙牙根吸收、TMJ功能性或病理性改变、牙周骨质薄弱、上气道阻塞、唇聘裂、先天颅面发育综合 征患者以及需要正颌手术的患者 在临床检查中如发现患者CO-CR位不调或存在双重咬合,可使用下颌运动记录分析系统及虚拟验架 系统进行进一步评估:存在开闭口功能障碍或题下颌关节运动绞锁等问题的患者,可拍摄关节区开闭口 位核磁共振,以便更好地辅助诊断关节问题.
4.1.4诊断 主诊医生负责对以上检查的结果进行细致全面的解读,并进行诊断,列出间题清单与治疗目标.
4.1.5建立数字化正畸病历档案
T/CHSA 078-2024 每位患者的档案建议至少包含以下内容:患者基本信息:主诉、病史、症状体征:临床检查、辅助 检查及附加检查的电子数据:检查结果解读:诊断:问题清单:治疗目标:治疗方案(包括最优治疗方 案、替代方案、转诊方案):知情同意及知情拒绝(如拒绝牙周治疗、拒绝拍摄X线片等)内容,并由 患者本人及监护人签字.
数字化病历档案宜存储于专门的服务器,以便随时调阅,服务器需定期维护并 做好备份,同时做好保密工作 4.2复诊患者推荐流程 正畸患者需建立每次复诊的数字化病历,记录内容包括治疗进展、患者配合度、处置内容等,可以 定期拍摄面像、口内像或进行面部扫描、口内扫描,以辅助记录治疗进展:当患者存在不遵医瞩的情况 时,需记录存在的问题以及医生建议,必要时拍照留存:多次相同的建议需要重复记录:告知患者不遵 医瞩可能导致的后果并记录:治疗结束时需记录治疗目标的达成及未达成情况、治疗后医瞩:记录保持 期复查情况.
需要植入种植钉、阻生牙导萌、唇裂、题下颌关节病变、上气道阻塞、正颌及严重牙周 病的患者可根据情况在复诊过程中拍摄X线片或CBCT评估治疗效果.
正畸治疗结束时,推荐进行正侧 位面像、口内像、全口牙位曲面体层片及头颅侧位定位片、口内扫描、面部扫描等检查,注意治疗前后 资料的留存.
4.3数字化正畸病历的建立 4.3.1数字化病历管理系统 一套能够将病历的资料进行存储、分类并建立索引的数字化病历管理系统是数字化病历建立 的基础条件,包括: a)能够储存病历信息,包括文字性和影像学资料: b)能够根据性别、人种、年龄、骨龄、牙颌畸形种类等多种关键字进行检索及分类: c)能够安全、方便地导入或导出病历数据资料.
4.3.2文字信息资料 包括患者治疗前、中、后的检查结果和病程记录,文字性资料都以数字化形式进行保存, 并支持进行检索.
4.3.3数字化资料 在正畸中数字化资料推荐以下内容”.
a)数字化牙列模型及测量数据 口内软硬组织(范围包括牙齿、附着龈及硬聘区域)三维真彩数据,并按照需求记录相应咬合 位置,以及三维模型测量数据 b)二维骨性影像 颅颌面二维数字影像一般包括头影测量正位片和侧位片,全口牙位曲面体层片,记录相关测量及骨 性信息.
c)三维骨性影像及重建 颅颌面(上至颅骨顶部,下至舌骨水平)骨质结构三维影像及相关测量数据(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 根周骨质测量分析、阻生牙位置测量分析、TMJ区域结构测量分析、气道测量分析等),如需要还需获 取TMJ区域磁共振(MRI)、放射性核素显像等检查结果数据 d)三维面部形态影像 三维真彩面部外形影像(上至发际线、下至额下、左右至耳后)和三维面部测量数据.
e)数字化下颌运动轨迹 数字化下颌动态三维运动轨迹以及相关测量分析数据.
f)咀嚼肌功能动态数据 下颌运动时面部肌肉动态功能数据.
g)动态咬合记录 不同胎位及下颌运动中不同胎位的咬合接触、时间及相对力值.
h)三维面部动态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