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11. 060. 01 团 体 标 准 T/CHSA090-2024 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操作专家共识 Expert consensus on apexification for immature permanent teeth 2024-11-29发布 2024-12-29实施 中华口腔医学会 发布
T/CHSA 090-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上海交通 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 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 京口腔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玮、林家成、卢佳璇、陆慧、李佩、秦满、邹静、汪俊、王小竞、宋光泰、 赵玉梅、刘英群、黄洋、梅予锋、尚佳健.
II
T/CHSA090-2024 引言 年轻恒牙牙髓根尖周病是临床常见口腔感染性疾病.
年轻恒牙牙根发育不完全,根尖呈开放状态, 根尖孔未闭合,当发生牙髓严重病变或根尖周感染时,开放的根尖无法形成有效的封闭,传统的根管治 疗效果不佳,因此治疗时应首先形成根尖封闭区.
根尖诱导成形术可通过控制根尖炎症、促进根尖周硬 组织形成,使牙根继续发育或根尖孔缩小、闭合.
现阶段,我国年轻恒牙牙髓根尖周病的诊疗水平参差 不齐,根尖诱导成形术的临床操作标准不一.
针对这些问题,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 组织专家对此进行专题讨论,同时参考和借鉴国内外近年来对年轻恒牙牙髓根尖周病的研究成果与诊 治经验,最终制定本文件,供临床医师参考.
IⅢ1
T/CHSA 090-2024 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操作专家共识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临床操作过程的指导意见.
本文件适用于病、外伤及牙齿发育异常等因素引起的年轻恒牙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疾病的诊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年轻恒牙youngpermanent teeth 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牙齿已萌出,在形态和结构上尚未完全形成和成熟的恒牙.
3. 2 根尖诱导成形术apexification 牙根未完全形成之前发生牙髓严重病变或根尖周炎症的年轻恒牙,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用药物及 手术方法保存根尖部的牙髓或使根尖周组织沉积硬组织,促使牙根继续发育和根尖形成的治疗方法”.
4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牙髓病变已波及根髓而不能保留根髓的年轻恒牙:牙髓全部坏死或并发根尖周炎症的年轻 恒牙.
禁忌证:对根尖诱导药物过敏的患者.
5治疗前准备 5.1病史采集 重点询问患牙疼痛史及软组织肿账史.
若为外伤牙,应注意询问外伤发生时间及就诊处置情况.
通 常情况下,有自发痛史表明牙髓已有炎症,甚至是牙髓坏死.
软组织肿胀或窦道史提示牙髓感染已累及 根尖周和/或根分歧组织.
5.2临床检查 5.2.1软组织检查 牙龈出现肿胀或者窦道是诊断年轻恒牙牙根周围组织存在炎症的可靠指标,但应注意与牙周或牙 龈脉肿相鉴别.
5.2.2即诊和松动度检查 即诊检查时,顺序应由健康牙至可疑患牙,力度以不引起正常牙齿疼痛为宜,避免引起患儿明显不 适,使其配合度降低,影响后续治疗.
由于年轻恒牙根尖未发育完全,有一定的生理动度,且存在个体 差异,在检查时应与健康同名牙比较,鉴别正常生理动度和病理性松动.
5.2.3牙髓活力检查
T/CHSA 090-2024 年轻恒牙牙根未发育完全,牙髓电活力测试准确性较低,温度测试结果可提供一定参考,但应注 意鉴别外伤致牙髓休克等原因造成的假阴性和因患儿紧张等造成的假阳性.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可辅助 牙髓组织血流量的检测,对牙髓状态有一定提示作用.
5.3影像学检查 术前需拍摄高质量的根尖片以了解患牙根尖周病变范围和牙根发育情况,建议拍摄平行投照根尖 片.
年轻恒牙根尖部有骨密度稀疏区域,为根尖牙乳头的部位,外围包绕连续致密骨硬板,应注意与根 尖周病变区别,以免误诊.
此外,脱位性牙外伤后可能发生暂时的根尖周组织破坏,需予以鉴别.
对于复杂病变,在平衡诊断价值与辐射摄入风险后,可选择性使用CBCT检查”.
5.4诊断 根据患者疼痛史、临床检查(牙齿即痛、异常松动、牙银肿胀或牙髓活力异常)和影像学检查,或 结合根管探查,判断牙髓病变已波及全根髓,患牙为以下诊断时可行根尖诱导成形术: a)牙髓坏死: b)不可复性牙髓炎: c)急性根尖周炎: d)慢性根尖周炎.
5.5知情同意 由于患牙在治疗前的牙根发育状态和炎症程度不一,行根尖诱导成形术后并非病例的牙根均 可发育成正常形态.
应用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患牙,可能出现根尖周炎症未彻底消除、长期根尖未封闭 或钙化组织未形成等不良预后,以及患牙因牙根内外严重吸收而需拔除等情况.
治疗前需向患儿及监护 人提示相关风险,充分告知诊断、治疗计划、有无备选方案、疗程、费用、并发症(如疼痛、肿胀、牙 体变色、牙折裂、牙根吸收等)和后续牙体修复需要等,签署知情同意书.
6治疗通用技术 6.1麻醉方式的选择 由于年轻恒牙根尖孔未完全封闭,并且根尖区可存在部分活髓组织,且多根牙可存在某一牙根或几 个牙根牙髓坏死而其他根管内为活髓或残留活髓的情况,因此在清理炎症组织时可能引起患儿疼痛不 适,应注意操作中对患儿疼痛的控制.
由于儿童对疼痛耐受力较差,为减少疼痛对后续治疗的不良影响, 可对患牙行局部麻醉.
儿童常用的口腔局麻药包括酰胺类药物,如利多卡因、阿替卡因、甲呢卡因等, 使用前应向监护人询问患儿的既往史和过敏史.
根尖诱导成形术操作过程中,常用的局部麻醉方式包括:局部浸润麻醉、传导阻滞麻醉和牙周膜注 射麻醉等,髓腔内注射麻醉需要慎重选用.
儿童上下颌骨骨质较疏松,使用局部浸润麻醉效果较好,且 较传导阻滞麻醉更安全.
麻药注射宜采用慢、稳、轻的方法,亦可使用计算机控制下的局部麻醉注射系 .
对儿童使用口腔局部麻醉时,需要根据治疗情况合理控制麻醉的有效范围和持续时间,以减少麻醉 统(puter-controlled localanesthesia delivery,C-CLAD)以减轻注射中压力过大引起的疼痛 后患儿软组织咬伤的风险,并完善术后医瞩.
6.2术区隔离方法 常用的术区隔离方法包括橡皮障隔离术和棉卷隔湿法.
推荐优先使用橡皮障隔离术.
橡皮障安置方法主要分为橡皮布优先法和布-橡皮障夹整体法.
由于 患儿张口度较小和张口时间短等特点,推荐采用后者以减少在患儿口内的操作时间.
为避免操作过程中 橡皮障夹滑脱造成误吞误吸,可在橡皮障夹安置牙线牵引,牙齿萌出不足或位置不正而无法安放橡皮 障夹者,可不使用橡皮障夹,而改用橡皮障楔线.
牙齿缺损过大而无法安放橡皮障夹者可通过制备假壁 后再行橡皮障隔离术.
不适用橡皮障的情况为:患有上呼吸道感染、鼻道狭窄或鼻部阻塞严重影响鼻呼 吸者和乳胶过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