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HSA 091-2024 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临床应用专家共识.pdf

091,2024,CHSA,pdf,训练器,团体标准
文档页数:7
文档大小:2.82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团体标准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ICS11. 060. 01 CCS C 05 团 体 标 准 T/CHSA091-2024 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Expert consensus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ilicone oral functional trainers 2024-11-29发布 2024-12-29实施 中华口腔医学会 发布
T/CHSA 09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归口.

本文件参加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 院、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上海 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 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白玉兴、赵志河、周彦恒、金作林、王林、卢海平、白丁、刘月华、李巍然、 房兵、胡敏、贺红、戴红卫、曹阳、陈莉莉、厉松、王红梅、谢贤聚、曹猛、张莉.

T/CHSA091--2024 引言 口腔正畸学是研究错验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科.

正畸治疗包括错验 畸形的早期矫治、一般正畸治疗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其中早期矫治又分为预防性矫治、阻断性矫治及 生长控制和颌骨矫形治疗,是正畸各阶段治疗过程中涉及肌功能因素与颌骨发育较多的一个环节,可借 助各种功能矫形治疗等手段来完成治疗目标.

目前,针对儿童早期矫治,市场上出现了多种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按制作方式可分为预成型和 非预成定制型两种,其主要选用非热塑性有机硅胶(软型)或聚氨酯(硬型)材料制成,以软型为主,主要 由颊屏、唇挡、小唇珠、舌挡、舌标、牙齿诱导槽等结构组成,常见的是上下一体式的可摘胎垫式训练 器,多数厂家推荐佩戴时间为清醒1h~2h及晚间睡觉戴用.

虽然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该技术在治疗目标、适应证、禁忌证及 风险等方面仍然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共识.

临床随意扩大使用范围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利于广大患者的口 腔健康,也不利于该训练器在行业内的健康发展.

本文件参考近二十年来有关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临床使用的国内外相关专著及文献,并综合中 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项目专家组成员的临床共识编写完成,旨在为广大正畸医生、儿童口 腔医生以及口腔全科医生在临床中选择和使用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提供借鉴和参考.

由于硅胶类口 腔功能训练器的品牌、类型及治疗方法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相关内容将不断更新.

T/CHSA 091-2024 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范围 本文件从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的特点及使用范围、临床应用、禁忌证及风险几个方面给出了该 类训练器临床应用的标准和说明.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医院的口腔正畸医师、口腔执业医师对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的临床选择和应 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共识推荐意见 4.1总则 本文件对国内外系统评价、经典文献进行评价,通过筛选最终纳入META分析1篇,系统评价3 会委员以上级别专家的临床经验判断.

4.2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临床应用的从业者要求 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是正畸治疗技术的应用领域之一,从业者应为经过系统的正畸理论与技能 学习,并具有相当的正畸临床实践经验的口腔正畸专业医师,需要掌握颅面解韵及生长发育理论、牙 齿移动生物力学分析技能、系统的口腔颅颌面诊断分析技能等专业能力.

不建议没有经过口腔正畸系 统培训的医师应用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

5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的特点 与目前临床常用的正畸功能矫治器相比,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存在硬度不足、佩戴时间不足、固 位性差等问题.

研究显示,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的矫治效应是通过牙齿的倾斜移动来实现的,对特定 情况下的不良习惯有一定的阻断作用,但无法产生类似常规功能矫治器的颌骨改建效应.

尚无充足的 临床证据显示,此类装置能够取得与正畸常规功能矫治器相同的临床效果.

6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的适用范围 因为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对儿量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牙额畸形的矫治能力和适应证范围非 常有限,所以经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项目专家组成员达成共识,认为硅胶类口腔功能训 练器不是一种高效的正畸矫治工具,不推荐在儿量早期矫治中常规使用.

7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的临床应用 7.1概述 任何正畸治疗工具的临床应用,都需要建立在明确的诊断分析和科学设计的基础上,尤其是发育 期的儿量青少年,存在很多暂时性错验畸形,随着生长发育自行逐渐减轻,而无需早期矫治":也存在 1
T/CHSA 091-2024 部分错验畸形,来源于遗传因素或先天环境因素,很难通过早期矫治取得良好的疗效”,因此在开始治 疗前要仔细分析与甄别.

针对目前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临床使用的情况,专家组通过系统讨论,得出 以下共识.

7.2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与口呼吸习惯的纠正 7.2.1口呼吸是常见的早期口腔功能异常,鼻咽部疾病如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慢性鼻炎、鼻中 隔偏曲等均可造成口呼吸.

儿童时期的长期口呼吸会导致下颌下垂、颊肌紧张、舌体下降,从而导致错 胎畸形的发生,表现为牙弓狭窄、聘盖高拱、面型狭长以及开唇露齿等.

7.2.2矫治口呼吸,首先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解除鼻咽部阻塞,恢复鼻腔通气.

部分患者在鼻腔呼 吸通畅后,“口呼吸”可能仍然存在,此时的“口呼吸”可称为“口呼吸不良习惯”或“习惯性口呼 吸”,临床表现为唇功能不全,可结合模型分析、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等综合评估,通过肌功能训练进 行相应的矫治,在此阶段,可配合使用前庭盾等矫治工具.

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具备前庭盾功能,但 是仅仅夜间戴用不能起到完全的纠正作用,仍然需要配合唇肌训练等其他手段.

7.2.3对尚未恢复鼻腔通气的儿童,盲目使用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来强行纠正“口呼吸”,只会加 重患儿的睡眠呼吸障碍,增加患儿对矫治的心理负担,有百害而无一利.

对于已经形成垂直骨面型的口 呼吸患者,更不可盲目使用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进行治疗,否则将导致面型进一步恶化.

7.3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与唇功能异常 7.3.1唇功能异常会导致上前牙前突、露龈笑、深覆盖等错验畸形,对患者的关观影响很大,是早期 矫治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7.3.2临床唇功能检查要注意观察安静位、微笑位和动态位唇的形态,具体如下.

a)安静位时,上下唇轻微接触或稍有一裂障,唇隙一般不超过2mm.

如果唇隙过大,则为唇功 能不全.

其病因多见于上唇短、上牙槽高度过大、上前牙过于前突以及口呼吸等.

b)微笑位笑线异常、露龈笑,多由于上牙槽骨高度过大导致.

c)动态位有吸吮下唇、咬下唇等不良习惯.

7.3.3唇功能异常的治疗设计要结合模型分析、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等综合评估,其中,对因牙槽骨 发育异常、牙齿突度过大等造成的继发性唇功能异常,唇肌功能训练本身就效果不佳,硅胶类口腔功能 训练器更无法产生治疗效果”.

而对于原发性唇肌功能异常,例如唇不良习惯、习惯性口呼吸导致的上 唇短缩及唇肌力量薄弱等,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使用,但是受佩戴时间影响, 治疗效果不确定.

长期的主动唇肌训练更加重要.

7.4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与舌功能异常 7.4.1舌功能异常会导致开胎和反胎等错验畸形,也是早期矫治的重要部分.

舌功能异常包括舌位异 常和吐舌习惯两大类,其中舌位低多见于舌系带短和安氏Ⅲ类错胎畸形,往往伴有舌系带过短、舌体 过大等原发因素,需要配合舌系带手术等方法进行对因治疗,同时配合拍舌训练.

舌体上抬对于牙弓形 态颌骨发育具有重要意义,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可以通过舌标来辅助抬舌训练,但一定要在解除舌 系带过短等原发病因的前提下使用,而且需要有足够的戴用时间.

7.4.2吐舌习惯分为原发性吐舌和继发性吐舌两种,前者常因异常吞咽等不良习惯导致,多伴有开验: 后者多因额骨垂直向发育过度导致,多伴有骨性开验.

对于原发性吐舌,早期矫治往往会取得较好的 疗效,而继发性则预后较差.

原发性吐舌习惯可使用舌篓等矫治器矫治,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的前庭 部分可以阻挡舌的异常活动,发挥一定作用,但是仅仅夜间戴用并不足以满足临床需要.

7.4.3安氏Ⅲ类错胎畸形应经过严格的治疗前诊断、分析其形成机制再进行方案设计,不可盲目以锻 炼舌体上拍为目的使用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

目前尚无充足文献支持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在安氏 III类错验畸形中可以产生良好的矫治效果.

7.5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与牙齿排列 7.5.1对于替牙期患者来说,由于牙龄骨龄不调等原因,大概率会出现一些暂时性错胎畸形,如上中 切牙间隙、前牙轻度拥挤、前牙深覆胎、轻度远中胎关系等,这些错验畸形随着生长发育会逐渐减轻, 无需提前干预”,更不需要使用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

正畸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拔牙矫治是由患者牙量 和骨量差异决定的,硅胶类口腔功能训练器不具备骨性效应,更无法改变牙量,因此不可能将原本需要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