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 536-2024 县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技术规范.pdf

2024,536,CI,pdf,技术规范,团体标准
文档页数:18
文档大小:3.76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团体标准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ICS13.020.20 T CCSP 56 团 体 标 准 T/CI536-2024 县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utilization of county water resources 2024-09-29发布 2024-09-29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发布
T/C1536-2024 目次 前言 引言.. 1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评价原则, 5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6评价程序 7评价与改进 附录A(资料性) 资兴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示例, 附录B(规范性) 指标计算与赋分方法.

附录C(资料性) 县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报告格式 参考文献
T/C153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南开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开大学环境规划与评价所、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四达智库科技 服务有限公司、郴州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心、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心、桂林市可持续发展促进 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邵超峰、崔楚源、杨岭、罗海勤、杨永平、朱宗伟、丰锦、战雪松、吴昂卓、 李如静、王芳、陈思含、张汇泽、丁为桐、赵宇飞.

II
T/C1536-2024 引言 本文件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面向人民对水资源在民生保障、发展支撑、精神享受等 不同层次的需求,以构建“三水统筹”系统治理新格局为依托,参照全国唯一以水资源为主题的国家可 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郴州市的“四水联动,八水共治”模式,参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目标6、目标 15的指标本地化,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经济、水文化、水科技、水管理等多个维度, 按照可感知、能通用、有特色等现实要求,科学构建县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力图通过评 价来掌握县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际状况,明确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经济、水文化、 水科技、水管理等分项的支撑水平,精准定位导致水资源利用不可持续的短板因子,为县域提升水治理 能力及水公共服务水平明晰方向与重点.

IⅢI
T/C1536-2024 县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技术规范 1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县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评价程序、评价与改 进.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开展县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工作,流域、省域、市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 价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201防洪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sustainablewaterresourcesutilization 通过水资源合理利用使水资源供求长期处于良性循环,不致造成可利用水量减少,或水功能区水质 下降面丧失使用价值的利用方式.

3. 2 水安全water security 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有量与质保障的水资源、能够维系流域可持续的人与生态环境健康、确保人民 生命财产免受水灾害(洪水、滑坡和干旱)损失的能力.

3. 3 水资源water resources 地表和地下可供人类利用又可更新的水.

注:通常指较长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可通过工程措施供人类利用,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

[来源:GB/T 309432014 2.1.8] 3. 4 水环境waterenvironment 围绕人群空间及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水体,其正常功能的各种自然因素和有关的社 会因素的总体.

3. 5 水生态hydrologyocology 环境水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各种水分条件的适应.

3. 6 水经济watereconomy 把水资源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创造、转化与实现水资源的“量、质、温、能、景”的潜在价值.

注:从水与产业的关联程度,主要包括对水依赖程度高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用水量大或对水特性有特殊要求的 酒类和软饮料、医用针剂、水电、新兴战略产业等,第三产业中的对水生态环境要求高的旅游业.

3. 7 水文化water culture 人类创造的与水有关的科学、人文等方面的精神和物质财产.

注:包括水利风景区、博物馆、教育基地、主题公园、水工建筑物、景观设施及治水故事、诗词歌赋等物质或非物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