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T/CNAS 09-2019 医疗器械清洗技术操作 Cleaning technique for medical instruments 2019-11-10发布 2020-01-01实施 中华护理学会 发布
T/CNAS 09-2019 前言 本标准由中华护理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 京朝阳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江西 省人民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首都医科 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青、钱黎明、任伍爱、李保华、高玉华、黄浩、岑颖、姚卓娅、李淑玲、赵 云呈、司慧君、王旭、王瑾、高海燕、李晓莉.
T/CNAS 09-2019 医疗器械清洗技术操作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器械清洗的设备设施和耗材要求、个人防护要求和清洗操作.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310.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310.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310.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507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清洗clean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2 使用后预处理pre-clean after use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在使用后及时去除明显污物,根据需要进行保湿或冲洗的处理, 3.3 贯通刷洗scrub through 使用与管腔直径相匹配的管腔刷,从管腔一端开口螺旋进入到另一端的刷洗方法.
3.4 负压清洗器negative pressure cleaner 利用真空泵降低清洗舱内的压力,使水在较低温度沸腾面进行清洗的设备.
3.5 管腔器械hollowdevice 带有管腔结构的器械,包括单端开口和两端开口的管腔器械.
3.6
T/CNAS 09-2019 医用清洗剂medicaldetergent 用于增强水对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清洗效果的化学/生物制剂.
3. 7 喷溅防护罩sprayhood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液体喷溅和气溶胶污染的屏障用品.
4设备设施和耗材要求 4.1设备设施 应符合WS310.1的要求,并配备配套的清洗架、清洗篮筐、器械分类和保护用具、器械分类标识 牌、清洗转运车等.
4.2医用清洗剂 4.2.1医用清洗剂和润滑剂应符合WS310.1的要求.
4.2.2保湿剂应对器械腐蚀性较低.
4.3清洗工具 4.3.1材质应符合耐湿热、不落絮/颗粒、不脱色等要求.
4.3.2应配备各型号的清洗刷.
4.4清洗用水 4.4.1清洗用水的质量及使用应符合WS310.1的要求, 4.4.2清洗用水的氯化物含量宜≤100ppm和pH值为6.5~7.5. 4.4.3清洗软式内镜等专科器械,其用水质量应符合WS/T507规定.
4.4.4手工清洗水温宜为15°C~30°℃,机械清洗预清洗阶段水温宜≤45°℃.
4.5水质监测 4.5.1每天监测终末漂洗水电导率,应≤15uS/cm(25°℃).
4.5.2每季度监测出水口处水的电导率,应≤15uS/cm(25°C).
5个人防护要求 5.1个人防护用品及着装应符合WS310.2的要求.
5.2手工清洗操作时,应戴双层手套,根据需要使用喷溅防护罩.
5.3使用蒸汽喷枪等高温设备时,应戴防烫手套、喷溅防护罩.
5.4噪音过大时,可使用耳塞等隔音防护用品.
5.5防护用品应每天清洗消毒或采用一次性用品.
6清洗操作 2
T/CNAS09-2019 6.1基本原则 6.1.1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
被航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 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应遵循WS310.2规定.
6.1.2应遵循产品使用说明书或指导手册.
6.1.3应根据医用清洗剂的使用说明选择清洗温度和浓度,应现配现用.
6.1.4器械可拆卸的部分应遵循产品说明书拆卸至最小单位后清洗.
组合器械宜先清洗精细、贵重部件.
6.1.5根据器械类型选择清洗方法.
常规器械以及耐湿、耐热的器械宜首选机械清洗:精密、复杂器械 和有特殊要求的器械宜选择手工清洗:污染较重的器械和结构复杂的器械宜手工和机械联合清洗.
6.1.6精密器械和锐利器械应放置于专用的清洗篮筐进行清洗,清洗后应加以保护.
6.1.7清洗工具被污染时应立即冲洗干净,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或更换.
6.1.8清洗质量的监测应遵循WS310.3规定.
6.2预处理 6.2.1使用后及时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的明显污物,管腔器械应去除管腔内部的污染物.
6.2.2不能1h内送达消毒供应中心的器械,应遵循产品使用说明书对器械(含管腔内部)进行保湿.
6.2.3污染较重的器械,清洗前可用含酶清洗剂预浸泡和冲洗软化,初步去除污染物.
6.3手工清洗 6.3.1流动水冲洗 a)适用于能全部或部分浸泡的器械.
b)去除附着于表面的污物和清洗剂.
6.3.2压力水枪冲洗 a)适用于能够浸泡且有管腔或缝隙结构的器械.
b)压力水枪冲洗接头应与器械管腔直径相匹配.
c)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选择水枪压力.
6.3.3浸泡 a)适用于污染较重或污染物已经干涸且能浸泡的器械.
b)应使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液体浸泡,清洗液应按要求更换,应同时清洁清洗槽.
c)应打开器械的关节/阀门,置于清洗篮筐内,完全浸没,管腔内充满清洗液.
6.3.4刷洗 a)适用于表面耐摩擦、能浸泡的器械.
b)对器械的关节、弹簧卡锁、齿槽、螺纹、长管腔或孔润等部位进行刷洗.
顺齿槽和螺纹的齿缝、 纹路方向反复刷洗.
应在液面下进行刷洗.
c)管腔器械应选择与管腔直径、长度相适宜的清洗刷.
d)一端开口的管腔器械刷洗后应抽出清洗刷,两端开口的管腔器械应贯通刷洗.
去除清洗刷上的 污染物后再进行下一次刷洗.
6.3.5擦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