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NTAC 125-2022 T/CNITA 01001-2022 纺粘、熔喷复合法非织造布生产联合机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价方法.pdf

125,2022,CNITA,CNTAC,联合机,团体标准
文档页数:15
文档大小:4.8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团体标准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ICS 35.240.50 CCS W 59 团体标准 T/CNTAC125-2022 T/CNITA01001-2022 纺粘、熔喷复合法非织造布生产联合机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价方法 Maturity assessment method fo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apability of spunbond and meltblown posite nonwovens bined machines 2022-10-13发布 2023-01-01实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发布 CNITA NTAI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目次 前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评价指标体系. 4.1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4.2全流程自动化 4.3全流程信息化. 4.4制造执行系统. 4.5实施效果, 5评分方法... 5.1客观项评价方法... 5.2主观项评价方法.

6成熟度等级判定 7评价过程.. 7.1评估流程, 7.2预评价.

7.3正式评价. 10 7.4发布评价结果 01 7.5改进提升 10 参考文献, 1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和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共同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共同归口.

广东必得福医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恒天嘉华非织造有限公司 连华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常州市武进广宇花辊机械有限公司、博路威机械江苏有限公司、史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建兵、曹仁广、石中秋、沈宏伟、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安浩杰、梁占平、邓伟雄、 张晓涛、余克、王卫东、郭奕雯.

本文件归中国纺织工业联音: 义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共同.

未经事先书面许可, 本文件的任何部分不得以位何形 复 其他任何商业目的等 中国纺 秘书 电话 邮箱 网址
T/CNTAC 125-2022 T/CNITA 01001-2022 纺粘、熔喷复合法非织造布生产联合机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价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纺粘、熔喷复合法非织造布生产联合机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评 分方法、成熟度等级判定和评价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纺粘、熔喷复合法非织造布生产联合机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价.

纺粘法非织造 布生产联合机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的评价活动可参照采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订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39116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 GB/T40647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FZ/T 07026纺熔非织造布企业综合能耗计算办法及基本定额 FZ/T 90111 纺织机最术语纺丝成网法非织造布机械 FZ/T 93091 纺粘、熔喷复合法非织造布生产联合机 SJ/T 11666.1制造执行系统(MES)规范第1部分:模型和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39116、GB/T40647、FZT93091、FZ/T90111和SJ/T11666.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 适用于本文件.

3.1 智能制造能力intelligentmanufacturingcapability 为实现智能制造的目标,企业对人员、技术、资源、制造等进行管理提升和综合应用的程度.

[来源:GB/T 391162020.3.1.1] 3.2
T/CNTAC 125-2022 T/CNITA 01001-2022 纺粘、熔喷复合法非织造布生产联合机spunbond andmeltblownpositenonwovens bined machines 以聚丙烯或其他树脂为原料,将纺粘系统与熔喷系统的纤网在同一成网装置上以一定顺序叠层 复合,经热轧固结形成具有多层结构非织造布的生产装置.

[来源:FZ/T 93091-2014 3.3] 4评价指标体系 4.1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根据纺粘、熔喷复合法非织造布生产联合机的工艺特点和智能制诊能力要素,给出评价指标体 系,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构成.

本评价指标包括客观项全观项两类指标,标注*号项为 客观项,未标注*号为主观项.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见表1.

表1非织造布智能生产线评价指标框架 一级指标 二级频 满分分值 合计 自动供科系统的自动感知与控 3 原料输送计最置的自现 3 熔体工艺 美的自 y 6 全流程自动化 7 35 6 7 3 10 15 5 6 系统 6 制造执行系统 3 采用块陷管理 7 35 采用设各状装监控与预测性维护系统 8 各系统问集成水平 5 节能减排 5 实施效果 减少用工 5 15 质量提升* 5 总计 100 4.2全流程自动化 4.2.1自动供料系统的自动感知与控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