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BME 080.1-2024 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技术规范 第1部分:围术期管理.pdf

2024,CSBME,围术期,心房颤动,团体标准
文档页数:11
文档大小:440.06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团体标准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ICS CCS点击此处添加CCS号 T/ 团体标准 T/XXXXXXX-XXXX 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技术规范 第1部分围术期管理 Technical Standards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Part 1: Periprocedural Management 草案版次选择 在提交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 发布
T/XXXXXXX-XXXX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5围术期规范用药方案 5.1术前用药 5.2术中用药 5.3术后用药, 6术前检查规范及相关要求 6.1术前基本检查项目 6.2左心房血栓的筛查. 7术后康复及随访规范. 7.1生活方式干预及危险因素管理 7.2术后心房颤动的监测 附录A... 参考文献 10
T/XXX 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心房颤动射巅导管消融技术规范》的第1部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制定.

本文件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知识产权与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 贞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 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上海交通 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 西省心血管病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天津市胸科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空军军医大 学附属西京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南大学 湘雅第三医院、福建省立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科 大学附属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河南省 胸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蒋晨阳、付华、薛玉梅、桑才华、陈良华 蒋汝红、廖洪涛、蒲小波、黄丽洪、陈石、刘洋、王云鹤、赖一炜 蔡衡、曾锐、陈松文、陈红武、丁立刚、范洁、桂春、何建桂、黄鹤、居维竹、赖珩莉、李述峰、 李树岩、李毅刚、李康、刘启明、刘强、舒茂琴、王海雄、徐健、许静、杨龙、易甫、郑强苏、张劲林、 张震、张志辉、张建成、周贤惠、周冬辰、周纬、周根青、邹操、左嵩 龙德勇、钟敬泉、杨新春、袁义强、江洪、朱文青、陈明龙、夏云龙、刘少稳、王祖禄、姚焰、吴 书林、马长生 I1
T/XXXxxXX-XXXX 引言 心房颤动(房颤)是21世纪全球心血管疾病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房颤病 人数超过1200万,且新发患者不断增多.

房颤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 竭(心衰)、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等风险.

导管消融是目前治疗房颤的有效手段,主要采用射频、冷冻、脉冲场等能量,消除房颤的触发灶和 维持基质.

目前常用消融策略包括肺静脉电隔离、线性消融、基质改良、Marshal1静脉酒精消融及其他 等.

导管消融可降低房巅负荷,提高生活质量,延缓房颤进展并改善预后.

通过导管消融恢复/维持正 常心律所带来的临床获益在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持久性房颤等人群中均积累了充分的临床证据.

国家心律失常介入质控中心资料显示,2009-2021年,全国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手术量持续迅猛增长, 年增长率13.2%-17.5%.

我国消融例数从最初的10年1万余例增加至1年10万余例,开展中心也从省级三 甲医院普及至县级医院.

在近年来国内外发布的房颤管理指南中,房额导管消融的适应证逐步扩大,推 荐级别不断提升.

目前导管消融的适应证主要包括:有症状的房颤患者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或不 能耐受,应行导管消融以减少房颤复发、改善症状: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应将导管消融作为一线 治疗以改善症状:合并射血分数降低心衰的房颤患者,应行导管消融以改善预后: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 衰的房颤患者,应考虑行导管消融以改善症状:房颤终止后即刻出现有症状的心脏停搏患者,应考虑行 导管消融以避免植入永久起搏器:诊断1年内的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包括持续性房颤与无 症状房额,应考虑行导管消融以改善预后: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和(或)三尖瓣反流的房额患者, 应行导管消融以降低瓣膜反流程度:导管消融术后症状改善但房颤复发的患者,应再行导管消融以改善 症状、延缓房颤进展”.

目前国内外房颤相关指南及共识主要为理论指南及临床证据总结,不能指导 导管消融的实际操作.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技术标准,提高消融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 性,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委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四川大学 华西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作为主要起草单位,联合国内各大中心专家,在参考2023 年《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ACC/AHA/ACCP/HRS心房动诊断和管理指南》、《2024 EHRA/HRS/APHRS/LAHRS心房颤动导管及外科消融专家共识》等指南及专家共识、《2024ESC心房颤动管 理指南》,结合我国近年来积累的大量临床实践经验,制定本标准.

《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技术规范》是基础通用标准,为开展细分领域的标准化诊疗提供指导.

由 五个部分组成.

- 第1部分围术期管理:目的是规定房额导管射频消融围术期管理的诊疗规范.

-第2部分房间隔穿刺:目的是规定房额导管射频消融术中房间隔穿刺的操作要求.

-第3部分建模与标测:目的是规定房额导管射频消融术中左心房建模和标测的操作要求.

-第4部分消融:目的是规定房颤导管射频消融的操作流程.

--第5部分并发症识别与处理:目的是规定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相关并发症的识别与处理技术 操作要求.

III
T/XXX XXXX-XXXX 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技术规范 第1部分围术期管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房颤射频导管消融围术期管理的诊疗规范,包含导管消融围术期抗凝治疗、抗心律失 常治疗、辅助检查、左心耳血栓筛查、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干预、术后房颤的监测等.

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对房颤射频导管消融的围术期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n-vitaminK antagonist oralanticoagulants,NOACs) 包括Xa因子抑制剂和IIa因子抑制剂两大类,常用药物有利伐沙班、艾多沙班、阿哌沙班及达比 加群酯等.

3.2房颜射频导管消融术后空白期 指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后2个月,由于心肌顿抑、内皮损伤、心肌水肿和炎症反应等病理生理学改 变,仍存在房颤发作的可能及较高的血栓栓塞风险.

4总则 制定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管理的规范和要求,以保障手术质量和安全.

5围术期规范用药方案 5.1术前用药 5.1.1术前抗凝治疗 对于存在1个及以上血栓栓塞危险因素(CHA DS-VASc-60评分男性≥1分,女性≥2分)的房颤患 者,导管消融术前应服用抗凝药物至少3周,对于CHADS-VASc-60评分男性0分,女性1分的患者, 若为持续性房颤或存在其他可能增加血栓栓塞风险的合并症(如瓣膜病、心肌淀粉样变)等,也应考虑 术前予以至少3周的抗凝治疗.

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