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35.020 CCS P20 T 团 体 标 准 T/CSPSTC 134-2024 矶霜冶炼砷及伴生重金属污染地块 风险管控与修复集成技术规范 Integrate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isk control andremediation of arsenic and associated heavy metal pollution sites in arsenic smelting 2024-07-25发布 2024-09-30实施 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 发布 出版
T/CSPSTC 134-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原则和工作流程 2 4.1基本原则 4.2工作流程 3 5风险管控及治理修复技术选择 5.1一般规定 5.2基于不同污染介质的技术选择 5.3集成技术 6制定治理方案. 6.1技术筛选与可行性评估 ..... 6.2治理方案比选 6 6.3制订配套的环境管理计划 6.4编制治理方案 7治理工程实施. 7.1工程设计和施工 7.2环境监理 8修复效果评估 9后期监测和档案管理 9.1监测对象 9 9.2监测要求 9 9.3档案管理 附录A(资料性) 砷及伴生重金属常用固化/稳定化药剂 10 附录B(资料性) 砷及伴生重金属常用淋洗剂 11 附录C(资料性) 砷及伴生重金属污染地块修复常用植物 12 附录D(资料性)人工湿地常用植物 13 附录E(资料性)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常用技术 14 参考文献
T/CSPSTC 13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节能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节能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 中铝环保生态技术(湖南)有限公司、桂润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古叙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标准联合咨询中心股份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杜林峰、王月玲、裴福云、傅平丰、沈彦、马德刚、刘庆岭、罗程、贾永锋、涂方祥、 陈伟元、吴胜春、王少锋、张余亮、王密、王晓飞、邓威、薛天利、般郊、张晓峰、卢成绪.
T/CSPSTC 碱霜冶炼砷及伴生重金属污染地块 风险管控与修复集成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础霜冶炼砷及伴生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集成技术需要遵循的技术要求和 达到的标准.
本文件适用于废弃和已关闭础霜冶炼区及渣库等因础霜冶炼造成的地块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重 金属污染的风险管控与修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8598危险废物填理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一般工业周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T30760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 GB/T31962污水排人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GB3660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HJ25.4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HJ25.5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 HJ25.6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 HJ1090砷渣稳定化处置工程技术规范 HJ2015水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文适用于本文件.
3.1 确及伴生重金属污染arsenic and its associated heavy metal pollution 础霜冶炼过程产生的含砷废渣、土壤污染、地表水污染及地下水污染,这些污染中有时还伴生有超 标的铅、镉、铜、锌等重金属元素.
3.2 风险管控riskcontrol 实施工程控制或监测监控措施阻止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污染物扩散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或阻 断污染物暴露途径以确保暴露人群的健康风险可接受,以及实施制度控制措施限制土地使用功能和阻
T/CSPSTC 134-2024 止敏感受体接触污染介质避免对未来受体造成危害的行为.
3.3 生态修复ecologicalremediation 以生态学为指导,生物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 合,保护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生态功能,同时达到最佳的污染治理效果和最低耗费的一种综合的修 复污染环境的方法.
3.4 修复集成技术integratedremediation technology 按照一定的技术原理或功能目的,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项污染修复技术通过有机重组而获得的 对污染地块具有整体修复功能的新技术的方法.
注:集成修复技术可以实现单个技术实现不了的技术目的.
3.5 多级复合淋洗技术multi-stage posite leaching technology 利用不同淋洗液对特定污染物的溶解性差异,通过逐级淋洗的方式使目标污染物从土壤中有效去 除的技术.
3.6 物理-化学拦截physico-chemical interception 一种结合了物理拦截和化学处理原理的地表水处理方法,它通过物理手段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杂 质和悬浮物,然后通过化学药剂与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物理拦截与 化学拦截相互结合、共同作用.
3.7 生态拦截ecological interception 通过生态拦截带、生态沟、人工湿地等生物工程措施,对污染地块中的污染物进行截留和拦截,防止 其进入水体或进一步扩散,这些设施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机制,对污染物质进行吸附、转化和 降解,最终实现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环境修复的方法.
3.8 分区分级修复partitioned andgraded remediation 根据地块污染的空间分布和污染程度,将受污染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或级别,并针对每个区域或 级别采取相应的治理技术和措施.
3.9 水土协同治理integratedwater and soilmanagement 对污染地块进行治理时,综合考虑土壤和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采取一系列 技术和措施,对土壤和地表水、地下水进行同步、协调的治理的一种综合性的环境治理策略.
3.10 模块化吸附填料modularadsorbentfiller 一种具有特定结构和形状的填料单元,其内部或表面用来吸附目标污染物,模块化设计的目的是使 吸附填料在安装、维护和更换时更加便提,降低操作成本.
4基本原则和工作流程 4.1基本原则 4.1.1科学规范性 综合考虑污染地块土地利用类型、修复目标、修复时间和修复成本等因素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修 复技术方案,修复技术的目标是降低或阻断砷及伴生重金属的迁移,消除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修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