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40 CCS B 60 T/HBSF 林 业 因 体 标 准 T/HBSF 026-2023 湖北省乡村绿化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village greening in Hubei Province 2024-12-27发布 2025-01-01实施 湖北省林学会 发布
T/HBSF 026-2023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4.1保护优先,统筹布局 4.2分类指导,因村制宜 4.3科学绿化,循序渐进 4.4以人为本,共建共享 5绿化类型 6绿化设计 6.1道路绿化 6.2庭院绿化, 6.3公共绿地绿化 6.4水岸绿化 6.5废弃闲置土垃绿化.
6.6环境保护林营造 6 6.7风景游憩林营造 7成效评价 7.1评价指标 7.2林木覆盖率 7.3水岸绿化率 7.4道路绿化率 7.5人均绿地游憩空间, 8档案管理 8.1管理规定 8.2基础档案 8.3技术档案 ........... 8.4财务档案 参考文献..
T/HBSF 02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湖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子杰、陈文胜、谈建文、李明勇、余振维、段丹、路宽、黄梅、陈玉星、刘 鹏、文红波、郭志林、徐晓博、胡侠、喻玄、朱思琴.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存在疑问或修改意见,可咨询或至湖北省林学会,联系电话:, 邮箱:. II
T/HBSF 026-2023 湖北省乡村绿化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乡村绿化总则、绿化类型、绿化技术、成效评价和档案管理等相关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城镇开发边界以外以行政村为单位的乡村绿化,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村 庄绿化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GB/T 31733 城乡环境保护林建设技术规程 GB/T 44347 乡村绿化技术规程 LY/T 2632 绿化全冠苗木栽植技术规程 LY/T 2645 乡村绿化技术规程 LY/T 2647 通道绿化技术规程 DB42/T609湖北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DB42/T1505湖北关丽乡村建设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乡村绿化 yillage greoning 乡村范因内的四旁地、庭院用地、公共绿地、废弃闲置地等土地上进行的植树种草和植被保护修复, 环境保护林营造、风景游建林营造等,并形成林草覆盖的过程.
3.2 乡土树种 indigenous tree species 本地区天然分布的树种,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警殖已完全适应于本地区气候和环境且生长良 好能自然生长发育的树种.
3.3 公共地publicgreen space 向村民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景观、文教和应急避险等功能,有一定游憩和服务设 施的公共活动场地和开散空间.
3.4 环境保护林environmentalprotectionforest 以净化空气、防止污染、降低噪音、净化水质、改善环境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3.5 风景游憩林scenicrecreation forest 自然环境良好,具有较高美学价值,向村民开放,以风景游赏、休闲游憩、娱乐健身等为主要功能 的林地和森林,其周边和内部可配套建设游憩和服务设施.
4总则
T/HBSF 026-2023 4.1保护优先,统筹布局 统筹生态、生活、生产空间,按照乡村生态系统格局,顺应地形地貌,因地借势,优化绿色空间系 统布局.
保持乡土风貌,保护乡村自然生态景观格局和村落古迹等人文资源,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及其自 然生境.
统筹生态建设与耕地保护,乡村绿化不应违规占用耕地.
4.2分类指导,因村制宜 树立系统观念,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根据地理位置、自然京赋和发展基础,合理确定乡村绿化类型、 安排绿化任务和实施步骤.
坚持因地制宜、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构建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
4.3科学绿化,循序渐进 坚持适地适树,优先选择具有文化内涵、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珍贵树种,营造符合乡村特点的绿 化环境,充分发挥乡村绿化在彩化美化环境、生产经济林果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多重效益.
坚持 节约优先、量力而行,节俭务实开展乡村绿化.
4.4以人为本,共建共享 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尊重群众意息和风俗习惯,建设生态宜居的关丽乡村.
鼓励群众参 与乡村绿化的各个环节,激发爱绿护绿、保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实现乡村生态环境共课、共建、共 管、共享的长效机制.
5绿化类型 乡村绿化按在村域内不同的绿化空间及绿化目标,分为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公共绿地绿化、水岸 绿化、废弃闲置土地绿化环境保护林营造、风景游憩林营造等7种类型.
6绿化设计 6.1道路绿化 6.1.1绿化范围 包括乡村通村公路、村庄内部道路等.
6.1.2绿化配置 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如下: a) 宜选择树冠较大、枝叶浓密、树形优美、适应性票、奉相特征明显的乡土树种,同一路段的树 种,树形和色彩宜保持协调: b) 居民点内部的道路绿化,可采用乔、灌树种混交配置,选用树形优美,或易修剪造型、色彩鲜 艳的花灌木: c) 乔木高度宜与村庄环境协调,树枝应不易腐烂、折断,避免影响交通安全: (P 采用列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行数栽植乔木树种,形成林荫道,每侧种植1行的,株距宜3m~ 5m:每侧种植多行的,根据乔木高度调整株、行距: e) 乔木一般采用地径5cm~10cm全冠苗木,灌木宜选用多年生木本苗,不宜使用胸径10cm以 上的大规格苗木,苗木质量符合DB42/T609规定: f) 苗木处理、裁植及抚育措施按GB/T15776、GB/T15781、LY/T 2632、LY/T 2647相关规定执 行.
6.2庭院绿化 6.2.1绿化范围 包括乡村居民房前屋后空间.
6.2.2绿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