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35. 240 L60 体 标 准 T/1SC0071-2024 企业数字设计工程化成熟度标准及评估 方法 Maturity standards and evaluationmethods for enterprise digital design Engineering (发布稿) 2024-11-26发布 2024-12-25实施 中国互联网协会 发布
T/1SC 目录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符号和缩略语 5评估维度. 5.1系统成熟度, 5.2体验度量, 5.3工程效能 6分级要求 7评分方法, 附录A(资料性) 设计工程化评估方法参考 A.1评估方式和流程 A.2间卷设计 A.3指标设计 9 13 A.4特别判定.. 15 A.5设计工程化范畴图文详解.
15 A.6不同行业、业务类型时的调节系数参考.
16 A.7不同成熟度等级团队分工、定位、配比参考 16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互联网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尽微致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创作美好科 技有限公司、北京高德云图科技有限公司、阿里巴巴控股集团、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 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美术学院、中国 计量大学、北京飞书科技有限公司、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零跑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天津美术 学院、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集度科技有限公司、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宁波银 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 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麒麟软件 有限公司、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龙盈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国家服务外包人 力资源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国能数智科技开发(北京)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景尧,吴获,冯艺卓,曾晨曦,马雾阳,罗现,黄梦楠,孙继成,张 信峰,孙峰,曹海啸,何梦醒,张家珲,常天恩,张然,王人杰,陈明,张乐,王妍,刘佳,钟 伟,程峰,王帅,赵默涵,李昭璐,吕贵林,刘杰,高杰,王芊,俞书伟,秦笃印,朱斌,朱一 冰,王吴,张卓超,马冬冬,沈越然,张立,赵倩,王兆龙,胡君,赵天娇,朱鹏飞,蒋脆,张 欣,郭利菊,张健,周雯,蒋希娜,马丁,明芳文,范召国,董智明,刘馨,郝小超,李铁萌, 马洋,胡丁丁,李莎,潘琳,吴佳虎,陆文杰,黄河东,盖胜平,王双,忻运跃,杨明星,陈 芳,杨迎,邓焕玉,何雄,窦金花,李夏光,刘斐.
T/1SC 企业数字设计工程化成熟度标准及评估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企业数字设计工程化的成熟度评估维度、分级标准和具体评估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评价、度量企业数字交互界面产品设计和研发的工程化水平、能力以及综合成熟度, 也可作为第三方权威评估机构衡量企业设计工程化能力的标准依据和操作规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 :2016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设计工程化Design Engineering 设计工程化指在数字人机界面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团队成员利用专业的数字界面设计工具和研发系 统、通过多角色协作,实现设计和研发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和自动化.
通过建设一致的、可选代、可 扩展的设计系统,相应的生产和管理流程以及工具体系,提高团队协同生产效率、减少沟通成本,持续 提升数字人机界面产品的研发质量和交付效率,最终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和服务体验的可持续发展.
3.2设计工程化成熟度Design Engineering Maturity 设计工程化成熟度综合体现了企业的设计工程化能力和实践水平.
考虑到产业环境和相关技术的持 续发展,设计工程化成熟度体现企业在这一方面的相对水平,而非绝对水平.
3.3设计系统Design System 设计系统是一套互联的规则、指导原则、组件和最佳实践,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组织的产品设计框 架.
这个系统旨在促进跨职能团队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误解,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品牌一致性,加快 设计和开发过程,并提升最终产品的用户体验质量.
设计系统不仅仅是一套静态规则和组件的集合,它 是一个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需要定期更新和维护以适应产品需求和市场变化.
3.4人机界面Human-Machine Interface 人机界面是人与机器设备系统之间交互的媒介,能够显示系统数据给用户,并提供控制指令的输入 方式,例如按键、旋钮等物理方式或数字化图形界面,实现人对机器的控制.
3.5数字人机界面 Digital Human-Machine Interface 数字人机界面特指基于软件开发技术实现的、数字化图形人机界面.
在具体使用场景中,还可能深 度融合了语音、手势、视线和姿态追踪等交互方式.
3.6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 CAD是一种使用计算机软件来帮助创建、修改、分析或优化设计的技术.
CAD软件广泛应用于多个 领域,包括工程设计、建筑设计、产品设计、机械设计等,以提高设计质量、提升设计效率、减少设计
T/1SC 错误和促进产品的创新.
通过CAD软件,设计师可以在二维或三维环境中构建精确的模型和图纸,这些 模型和图纸可以用于详细规划、可视化演示、工程计算和制造准备.
3.7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 用现有的服务或系统.
例如,社交媒体平台提供的API允许开发者在他们自己的应用中集成平台的特 定功能,如用户认证、发布更新或获取用户数据.
3.8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Manufacturing CAM指使用计算机软件和数字化设备,例如数控机床、3D打印机等,来自动化制造工业产品的技术 和过程.
CAM通常与CAD软件一起使用,以实现从设计到生成的完整数字化和计算机辅助,大幅减少生 产时间和试错成本,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
CAM应用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 医疗器械和消费品制造等行业.
3.9人工智能 Artificial 1ntelligence 人工智能指由人造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智能行为,这些系统能够执行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任 务,例如感知、推理、学习、交流和解决问题.
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 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学等.
本文件中提及AI时,特指大语言模型这类技术.
3.10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大语言模型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OpenAI开发的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 GPT(GenerativePre-trained Transformer)模型.
这些模型通过在大规模文本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学 习语言的结构、语法、词义以及语言使用的各种模式和规律.
3.11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是一组规则、协议和工具,用于构建软件应用.
在最基本的层面上,API定义了软 件组件之间如何相互通信,允许不同的软件系统、库和服务通过预定义的方法共享数据和功能.
3.12设计转代码DesigntoCode 设计转代码指将设计工具输出的可编辑矢量数据转换成前端代码的过程,要求前端代码对设计稿高 度或100%还原.
更广义的,泛指将任何格式的设计信息转换成用于实现此设计的代码的过程.
3.13代码转设计Code to Design 代码转设计指将代码转换成设计工具可编辑的矢量数据的过程.
3.14领域特定语言DomainSpecificLanguage 领域特定语言相对通用编程语言而言,是指用于特定领域的描述或编程型语言.
在本文件中,DSL 特指用于描述设计稿的、通用的、可转换的语言格式,也被称为通用设计格式GenericDesignFormat.
DSL可被用于D2C或C2D的中间环节,为开发者提供在转换成最终结果前对数据进行编辑修改的能力.
DSL的载体通常是一个JSON 文件.
4符号和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HMI:人机界面i (Human-Machine Interface)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 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 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LM: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