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 T/SATCM 002-2024 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规范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ubl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 2024-11-20发布 2024-11-21实施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发布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评价要求. 4.1总体要求 4.2评价周期 4.3评价原则, 5评价要素.. 6评价组织. 6.1评价组织者 6.2评价工作组 7评价程序, 7.1通则... 7.2评价准备 2 7.3开展评价 7.4评价总结.
8持续改进. 8.1评价工作持续改进 8.2医院管理持续改进 附录A(规范性)评价程序 附录B(规范性)评价指标.
附录C(资料性)指标说明.
附录D(规范性)评价指标权重计算表 附录E(规范性)评价复核表 附录F(资料性)评价报告 参考文献. 1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提出.
本文件由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 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 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沈远东、沈晓红、高月求、李屹、周嘉、密轶群、冯辉、胡宗德、朱吉、董圣 洁、齐佳龙.
本文件首批承诺执行单位名单: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 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浦东新 区中医医院、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
I1
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的评价要求、评价要素、评价组织、评价程序和持续改 进.
本文件适用于对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第三方评价,医院可参考本文件开展医院内部全 面质量管理工作.
中医医院包含中医综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少数民族医医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三级公立中医医院public tertiary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坚持以中医药特色为主的发展方向,具有全面医疗、教学、科研能力的,跨地区、省、市以及向全 国范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疗预防技术中心,并以医院等级评审结果为依据,由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评 定级别(以证书为准)为三级的公立中医医院.
3. 2 二级公立中医医院publicsecondary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坚持以中医药特色为主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程度医疗、教学、科研能力的,跨社区提供医疗卫生 服务的地区性公立医疗预防技术中心,以医院等级评审结果为依据,由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评定级别(以 证书为准)为二级的公立中医医院.
4评价要求 4.1总体要求 4.1.1评价内容应与国家和本区域关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相关要求和中医药发展规划相结合.
4.1.2不同评价主体可按本文件给出的评价要素,自行设定评价指标和权重.
4.1.3评价指标应考虑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和二级公立中医医院实际情况,差异化设置.
4.2评价周期 评价周期应为年度,数据时间范围为评价年度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4.3评价原则 4.3.1客观公正 评价工作应以客观事实和数据为依据,评价过程、方法和结果要做到公正,评价结果在团体内公开 发布.
4.3.2系统科学
评价过程应科学系统,在必选评价指标基础上,通过合理地选择备选评价指标、设置指标权重,采 取恰当的评价方法,严谨地实施评价工作.
4.3.3持续改进 评价工作应根据当前国家对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评价要求和工作部署,以及国家和区城关于 中医药发展中长期规划进行持续优化改进.
4.3.4切实可用 评价指标应明确,可判定,数据来源应可获取,具备时效性,且来源可靠.
评价指标和方法应适应 区域特点,评价结果应具有可比性,能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5评价要素 评价要素的设定可参照政府导向、服务能力、运营管理、传承创新、文化聚力、行业影响力、核心竞 争力.
评价要素的设定应紧跟国家和区域对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考虑三级公立中医医 院和二级公立中医医院的差异,体现高质量发展内涵.
6评价组织 6.1评价组织者 评价组织者为区域管理部门、行业学术组织等,评价组织者应充分考虑当前国家与本区域公立医院 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和部署,明确评价周期、评价原则、评价要素等.
评价组织者负责组建评价工作组, 任命评价工作组组长.
6.2评价工作组 6.2.1评价工作组应由组长和其他人员共同组成.
评价工作组人数应为单数,不少于5人.
工作组人 数视评价工作的复杂程度而定.
6.2.2评价工作组组长全面负责评价工作,组织制定评价方案,协调处理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 持撰写评价报告.
6.2.3评价工作组其他人员应参与制定评价方案,按照评价要求认真执行评价工作,做好评价记录, 发现存在问题,参与撰写评价报告.
6.2.4评价工作组应对所涉及的评价数据进行保密,避免数据外泄或滥用.
6.2.5评价工作组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a)具备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基本素质: b)熟悉医院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医院运行业务和工作流程: c)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或同等专业水平: d)掌握评价要素相关专业知识: e)能熟练应用评价方法: f)与评价对象无利益关联或利益冲突.
7评价程序 7.1通则 评价程序主要包括评价准备、开展评价和评价总结.
评价程序流程图详见附录A.
7.2评价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