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DEA 004-2024 卓越工程师 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规范.pdf

004,2024,pdf,SDEA,创新能力,团体标准
文档页数:10
文档大小:3.28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团体标准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ICS03.100.30 CCS A01 T/SDEA 团 体 标 准 T/SDEA004-2024 代替T/SDEA 004-2023 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规范 Norms for Cultivation and EvaluationAbility toInnovate of Excellentengineer 2024-09-20发布 2024-09-20实施 山东省工程师协会 发布
T/SDEA 004-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人员要求 4.1培养对象 4.2培养教师, 2. 5培养场所与设备 5.1实训教室 5.2实训中心 5.3实验中心 5.4公共机房 6培养方式, 6.1培养方案 6.2教学形式, 7培养内容 7.1创新与创新发明知识结构, 3 7.2思维与思考间题的思维结构 7.3发现问题的方法 5 7.4提出问题的方法.

6 7.5分析问题的方法 7.6解决问题的方法 6 7.7知识产权知识 8培养评价 8.1评价工作方式 8.2评价方式 8.3评价考核 附录A(资料性) 常用的知识产权知识.

T/SDEA00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山东省工程师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清华康利城市照明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东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山东鼎安升机器人有限公司、山东驰阳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济宁磁阳安全技术咨询 服务有限公司、山东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山东现代物业管理专修学院、联想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中航通飞(山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泰岳胜泽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明泉、张帅、何伟、宁玲玲、徐晓慧、张涛、李胜利、孙永升、齐泽成、史 存国、李赤泉、张宝军、吴雁南、韩奎华、焦平、王金堂、李志毅、李冰冰、元志梅、王田田、郑昔玥、 夏高海、安振亚、闫莎莎、李治燕、蔡小平、陈培敦、王怀洪、崔凯、陈俊、聂青龙、刘全铭、郭宗亮、 王广竹、程发勇、吕玉柱、班青、邵思杰、张四化、邢建平、王羽、胡超、孟令臣、张晓宁、雷剑、刘 玮、王新民、闫洪波、张晓东、岑明、商云锋、孙冠、李恒超.

T/SDEA 004-2024 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术语定义、人员要求、培养场所与设备、培养方式、培养内容、 培养评价等.

本文件适用于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卓越工程师excellentengineer 具有工程师资质,掌握专业知识,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并拥有高层 次创新成果的工程技术人员.

3. 2 创新innovate 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社会、组织、产品等发展的需要,在现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维结构的基 础上,通过思维的变化,采用此前已有或未曾用过的知识、技术、手段等,按照创意的方向或为满足某 种需求,实现某种效果,达到某种标准,通过发现、更新、创造、改变、实施、制作等方式,提出的具 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有别于常规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概念、新思路、新创意、新方法、 新产品等的活动.

3. 3 创新能力ability toinnovate 在技术开发和各种实践活动中能够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 方法和新发明的技能.

4人员要求 4.1培养对象 从事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4.2培养教师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系统的开展过创新发明工作,了解创新发明的过程和步骤,有自 已的创新发明成果: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能指导学员形成创新能力.

5培养场所与设备 5.1实训教室 应为符合建筑、消防、环保、卫生、抗震、防雷、用电等安全要求的固定场所,应有以信息化、数 字化、智慧化建设的多媒体教学用房.

5.2实训中心
T/SDEA 004-2024 应用有完全可控的实训场地,实训场地规划、安全、消防、环保、职业卫生等符合国 家相关法规的要求,用于实训操作、成果展示等实训用途.

5.3实验中心 根据培训机构所在的行业,面向培训对象的行业专业,培训机构拥有本行业的实验中心.

5.4公共机房 应配备计算机及网络,计算机应配备正版操作系统、正版桌面办公系统、科学计算、虚拟仿真平台 等软件,硬件性能能够保障各类软件稳定运行.

6培养方式 6.1培养方案 由学员所在单位和培养机构以及山东省工程师协会联合制定,明确标准规定的各要素和培养的主要 环节要求,包括人数、时间、地点、师资、课程、考核等.

6.2教学形式 6.2.1可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主要采用讲授法,涉及到观念、思想改变、创意设计等可以采用分组讨 论、研讨法等教学形式,涉及到实操的可采用操作示范教学形式.

6.2.2根据需求可采用集中式线下与线上教学结合的方式实施.

7培养内容 7.1创新与创新发明知识结构 7.1.1了解并掌握创新的概念、创新能力的概念:了解创新能力的内容构成,包括创新意向、创新品 质结构、思维层次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7.1.2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涉及产品的创意类型和不涉及产品的创意类型.

涉及产品的创意类型指的是专利法规定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专利类型.

不涉及产品的创意类型主要是指以下16种创意类型: a)前瞻(超前)创意,即提出的对未来的展望的创意: b)颠覆式创意,即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思想的创意: 无中生有的创意,即提出超越现实、自我的创意: (P 一种设计创意,即把设想、思考等想法变成设计方案的设计创意: 一个猜想的创意,即提出的猜测创意: f) 一种新发现的创意,即找出本来就存在但尚未被人了解的事物和规律的创意: g) 一个预言的创意,即对未来提出你的预言创意: h) 一种假设的创意,即提出的假设创意: i) 一种模型的创意,即提出一种事物新的模型创意: j)提出一个新概念的创意,即对已有事物提出新的概念的创意: k) 发现一种能作为新媒介载体的创意,开发一种新媒体的创意: 1)提出一种新发展思路的创意: m)提出一种新活动方案的创意,即提出的一种计划、方案创意: n) 提出一个新想象的创意: o) 把间题极限思考产生的创意: p)想到的任何一个原来没有的方向的创意.

7.1.3了解并能改进常见的在创新方面的思维定式: a)创新与我无关、创新不是我的事: b)我不会创新发明、我不能创新发明: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