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27. 010 CCS F19 团 体标准 T/SHJNXH00132024 固态可逆储氢材料通用要求 Solid-state reversible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 General requirements 2024-09-10发布 2024-09-12实施 上海市节能协会发布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通用技术要求. 5固态储氢材料试验要求 6固态储氢材料贮运要求 附录A(资料性) 附录B(资料性)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上海市节能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厚普清洁能源(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 限公司青海分公司,四川大学,宜兴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浦江特种气 体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邹建新,原建光,方沛军,林羲,丁国华,施锋萍,张嘉祺,唐孝宗,姜方,孙 敏,朱阳林,徐维普,蔡龙,严义刚,刘永锋,王辉,刘炜炜.
本文件承诺执行单位: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氢储(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厚普清洁能源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宜兴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浦江特种气体有限公司.
本文件属于首次发布.
固态可逆储氢材料通用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固态可逆储氢材料的通用技术要求、试验要求和贮运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氢气可逆储存与运输用固态储氢材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634.2氢气第2部分:纯氢、高纯氢和超纯氢 GB/T5162金属粉末振实密度的测定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 GB/T24499氢气、氢能与氢能系统术语 GB/T33291氢化物可逆吸放氢压力-组成-等温线(P-C-T)测试方法 GB/T42656稀土系储氢合金吸放氢反应动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2449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固态可逆储氢材料Solid-statereversible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简称“固态储氢材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能够可逆吸收和释放氢气的粉状或块状储氢材料, 包括但不限于稀土系储氢材料、钛系储氢材料、钒系储氢材料、镁系储氢材料、吸附类储氢材料、复杂 氢化物类储氢材料等.
3.2 固态储运容器 Solid-stat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tanks Z
储存和运输固态储氢材料,同时作为储氢材料吸收和释放氢气反应场所的容器.
3.3 容量保持率CapacityRetentionRate 固态储氢材料经过若干次充放氢循环后,其储氢容量与初始状态下储氢容量的比值.
3. 4 稀土系储氢材料 Rare-earth based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以稀土和过渡金属元素为主要成分形成的可逆吸收和释放氢气的材料,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混合稀土 系AB型储氢材料、稀土-镁系超晶格储氢材料等.
3.5 钛系储氢材料 Titanium based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以钛、错和过渡金属为主要成分形成的可递吸收和释放氢气的材料,主要包括但不限于钛(错)系 AB型Laves相材料、钛(锆)系AB型储氢材料等.
3. 6 锆系储氢材料 Zirconium based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以错和过渡金属为主要成分形成的可逆吸收和释放氢气的材料,主要包括但不限于锆系AB型Laves 相材料、锆系AB型储氢材料等.
3.7 钒系储氢材料 Vanadium based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以钒为主要成分且晶体结构以体心立方BCC相为主的可逆吸收和释放氢气的金属、合金及其复合物 等.
3.8 镁系储氢材料 Magnesium based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以镁为主要成分且物相以Mg/MgH为主的可逆吸收和释放氢气的金属、合金及其复合物等.
3. 9 吸附类储氢材料 Adsorption type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为主要作用的、不发生氢分子解离的能够可逆吸收和释放氢气的多孔 材料,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碳基材料、沸石材料、无机多孔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共价有机化合物材 料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