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JNX 001-2024 低碳近零碳园区评价规范.pdf

001,2024,SJNX,低碳近,零碳,团体标准
文档页数:23
文档大小:4.16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团体标准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ICS13.020 CCS Z50 T/SJNX 陕西省节能协会团体标准 T/SJNX001-2024 低碳近零碳园区评价规范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the Lower carbon/Near-zero carbon parks 2024-06-15发布 2024-07-01实施 陕西省节能协会 发布
T/SJNX 001-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4.1评价原则 4.2核算边界 4.3时间边界, 4.4指标框架, 2 5基本要求评价 6运营管理评价, 6.1管理与规划, 2 6.2基础设施评价 6.3能源资源利用 6.4生态环境 6.5降碳与发展协同, 7低碳近零碳绩效评价 8评价程序 8.1评价流程, 5 8.2评价机构及人员 6 8.3评价准备 6 8.4评价实施 9评价结论. 9.1评价等级 9.2评价报告 附录A(规范性) 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A.1能源利用有关指标计算公式 8 A.2资源利用有关指标计算公式 00 A.3环境排放有关指标计算公式 6 A.4经济发展有关指标计算公式 11 A.5低碳近零碳绩效计算公式, 11 附录B(规范性) 低碳近零碳园区评价方法. 13 参考文献 20
T/SJNX 00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陕西省节能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方圆标志认证集团陕西有限公司、西安西科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知含国际工 程咨询有限公司、中通服科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启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软通动力信息技 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关的楼宇设备销售有限公司、西安节能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陕 西建工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臣、续大康、陈忠东、乔洪英、邢鹏飞、曹小楠、徐晓佳、马山积、夏文、 霍炳男、闫启东、董涣,刘同海、艾磊、徐魁、纪知含、白建兵.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T/SJNX 001-2024 低碳近零碳园区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低碳近零碳园区评价的术语和定义、总则、基本要求评价、运营管理评价、低碳近零 碳绩效评价、评价程序和评价结论.

本文件适用于低碳近零碳园区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22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878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园区 指经各级人民政府依法批准设立,或由龙头企业自行招商引资形成的,具有统一管理机构及产业集 群特征的特定规划区域.

主要目的是引导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并配套建 设公共基础设施.

本文件主要适用于工业类产业园区,其他类型园区可参考本文件,并结合其产业类型 特点,在具体的评价实施规则中明确其特殊评价要求后,开展评价.

3. 2 低碳近零碳园区 根据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原则,从建设规划、污染控制、节能减排、制度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 减少碳排放,形成低碳发展模式和较低碳排放的产业园区.

3.3 零碳园区 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固碳、碳汇、碳交易等多种手段,通过产业绿色低碳化转型、设施集聚化共 享、资源循环化利用,生产与生态深度融合,在发展的同时实现净零碳排放的产业园区.

4总则 4.1评价原则 4.1.1降碳与发展协同原则.

低碳近零碳园区评价指标的设定应考虑园区碳减排与产业绿色发展实现 高效协同.

4.1.2可持续性原则.

低碳近零碳园区评价指标的设定应考虑园区实现低碳近零碳可持续发展.

4.1.3整体性原则.

评价边界应覆盖园区管理职能范围内碳排放单元.

4.1.4相关性原则.

低碳近零碳园区评价指标的设定考虑园区管理职能能够覆盖的活动和过程.

4.2核算边界 4.2.1园区核算边界应包括职能范围内的行政边界和运营管理涉及区域.

4.2.2温室气体核算种类包括二氧化碳(CO)、甲烷(CH)、氧化亚氮(N0)、氢氟碳化物(HFCs)、 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

T/SJNX 001-2024 4.2.3本文件中提及碳排放在未进行特别说明时,均指温室气体排放.

4.3时间边界 4.3.1本文件未明确提出时间边界要求的评价指标,原则上以上一自然年度或连续12个月作为评价 时间边界.

对于实施低碳近零碳园区创建工作时间较长的园区应以整个创建周期作为评价的时间边界, 以开始实施低碳近零碳园区创建工作之前的一个自然年度为基准年,逐年评价、比较创建周期内每年的 低碳绩效得分情况,并以创建周期的最后一个自然年的数据为最终评价结果判定依据.

4.3.2评价时间边界内应可获得评价所需的相关运行、监测等记录和数据.

4.4指标框架 4.4.1低碳近零碳园区评价指标框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部分内容: a)基本要求,本部分指标为否决性条款,评价结果为符合或不符合: b)运营管理,本部分指标包括定性与定量两类指标,评价结果为具体分值: c)低碳绩效,本部分指标包括净零碳率一项评价指标,评价结果为百分率.

4.4.2低碳近零碳园区评价根据以上三部分内容的评价结果,综合给出相应的零碳或近零碳评价结论 及评价等级(星级).

5基本要求评价 5.1园区应具有法定边界和范围,具备统一管理机构,且以产品制造和能源供给为主要功能,工业增 加值占园区GDP的比例超过50%.

其他类型的产业园区可参考本文件,并结合其产业类型特点,在具体 的评价实施规则中明确其特殊评价要求后,开展评价.

5.2园区内产业或企业应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要求.

5.3园区(含园区内企业)近三年不应发生以下情况: a)发生安全(含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质量、环境污染等事故以及偷漏税等违法违规行为(参 b)在国务院及有关部委相关督查工作中被发现存在严重问题的: c)被列入工业节能监察整改名单且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 d)企业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5.4园区近三年应完成国家或地方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和碳排放控制指标.

未下达相关指标的, 应视为符合要求.

5.5园区近三年总产值保持持续增长.

6运营管理评价 6.1管理与规划 6.1.1组织机构 6.1.1.1园区管委会应明确低碳近零碳园区建设的职能部门和相应职能,并提供必要资源确保职能部 门有效履行职能.

6.1.1.2履行绿色低碳发展工作的职能部门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资质的工作人员.

6.1.1.3碳发展工作的职能部门应建立与辖区政府各部门、园区内各管理机构、企业、等沟通渠道, 并保持畅通.

6.1.2低碳近零碳园区推进计划(或发展规划) 6.1.2.1园区应制定低碳近零碳推进计划(或发展规划)并形成文件,该推进计划应按照降碳与绿色 发展协同、可持续性的原则,确保在绿色发展中实现降碳,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实现持续发展.

推进 计划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低碳近零碳园区创建目标,应包括降碳目标和产业绿色发展目标: b)低碳近零碳园区创建重点任务,应包括降碳与产业绿色发展措施: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