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27.070 CCS D4419 团 体标 准 T/SNEIA 9-2024 锌铁液流电池用离子传导膜测试方法 Measuringmethodofion conductingmembraneforzinc-iron flowbatteries 2024-09-03发布 2024-09-04实施 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协会 发布
T/SNE1A 92024 目录 前 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测试方法. 4.1隔膜验伤. 4.2厚度一致性 2 4.3电导率 3 4.4拉伸性能 4 4.5 耐刺穿性能. 7 4.6尺寸变化率. 6 4.7含水率 10 4.8离子交换容量测试及磺化度计算. 10 4.9离子选择透过性 11 4.10老化性能 13 附录A. 14
T/SNE1A9-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鼎信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瑞广、卢其鑫、高鹏飞、高绪瀚、范宫羽、陈超然、李洋、沈华刚、范建华、 王艳玮、魏大钧、苗壮、任建玮、周海妮、梁雅洁、朱国梁、曹桉恺、向中华、刘迪、冷奔鸣、张佳亮.
ⅡⅡ
T/SNE1A 92024 锌铁液流电池用离子传导膜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锌铁液流电池用离子传导膜的通用条件以及隔膜验伤、厚度、电导率、拉伸性能、耐 刺穿性能、尺寸变化率、含水率、离子交换容量、磺化度、离子选择透过性、老化性能等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碱性体系的锌铁液流电池用离子传导膜,此标准的体系使用的隔膜为磺化聚醚醚酮 (SPEEK).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40.1-2018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 GB/T1040.3-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 GB/T6672-2001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 GB/T2918-199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20042.3-202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第三部分:质子交换膜测试方法 GB/T36363-2018锂离子电池用聚烯烃隔膜 NB/T42080-2016全钒液流电池用离子传导膜测试方法 NB/T42146-2018锌溴液流电池电极、隔膜、电解液测试方法 ISO16012塑料试样线性尺寸的测定 ISO23529橡胶物理试验方法试样制备和调节通用程序 3术语和定义 3. 1 隔膜验伤 diaphragm injury inspection 检验隔膜是否存在破损和缺陷点,影响隔膜的正常使用.
3. 2 离子选择性ion selectivity 离子传导膜对不同离子进行选择透过的特性,其数值等于在给定条件下测得不同离子的离子扩散系 数之比.
3.3 离子交换容量ion cxchangc capacity 指单位体积或质量的离子交换材料能够交换的离子的量.
3. 4 磺化度degree sulfonation 在聚合物结构中发生磺化的苯环(即接有一个磺酸基的苯环)占总苯环数的百分比,用于表征聚合 物中磺酸基团的引入程度.
3. 5 耐碱性alkali SPEEK隔膜在碱性电解液中长期工作的稳定性测试.
T/SNE1A 92024 3. 6 耐氧化oxidation resistance SPEEK隔膜在含强氧化性三价铁离子的电解液中长期工作的稳定性测试.
3.7 老化性能aging property SPEEK隔膜的机械性能老化和电化学循环寿命老化.
4测试方法 如无特殊标注,测试均在(23±2)°℃,相对湿度(50±10%)条件下进行.
4.1隔膜验伤 在测试时,使用10x10cm尺寸的离子传导膜,保证离子传导膜的完整情况,用目视法检测离子传 导膜的完整情况,必要时辅以光学显微镜检查,离子传导膜无褶皱、表面缺陷和破损.
4.2厚度一致性 4.2.1仪器 参照GB/T6672-2001、GB/T36363-2018中的规定进行厚度测试,其中测试厚度所使用测厚仪的 精度大于等于0.1um:测试长度和宽度所使用卡尺的精度大于等于0.02mm.
4.2.2测试步骤 1.裁取有效面积为10x10cm的样品: 2.试样在(23±2)°℃,相对湿度(50±10%)条件下状态调节至少24h; 3.检查试样和测量仪的各测量面无油污、灰尘等污染: 4.测量前检查测量仪零点,在每组试样测量后重新检查其零点: 5.测量时平缓放下测头,避免试样变形,测试过程中测试头施加在样品表面的强度在0.7N/cm~2 N/cm之间选区: 6.按照等分厚度、等分宽度的方法以确定测厚的位置点,测试点应均匀分布,测试点数不少于10 个,测试点距离边缘大于5mm,每组样品至少3个.
4.2.3数据处理 样品的厚度均匀性用平均厚度、厚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厚度极差)、厚度平均偏差、厚度标 准偏差、厚度的离散系数表示.
1.平均厚度按公式(1)计算: (1) 式中: d膜的平均厚度,单位为微米(μum): d某一点膜的厚度测量值,i=1,2,3,,n,单位为微米(μm): n测量数据点数.
2.厚度极差,按公式(2)计算: R = dm -dn (2) 式中: R一膜的厚度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为厚度极差,单位为微米(um): dmx一膜的厚度最大值,单位为微米(um): dmin-膜的厚度最小值,单位为微米(μum): 3.厚度平均偏差按公式(3)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