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03.220.20;35.240.15 CCSR8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JT/T 1059.3-2025 代替JT/T1059.3-2016 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技术规范 第3部分:近场支付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mobile payment of transport card Part3:Proximitypayment 2025-01-24发布 2025-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JT/T 1059.3-2025 目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缩略语 5 应用模型 6 交易分类与应用要求 7 交易模型 8 交易流程 9 交易文件接口要求 10交易文件存取方式 20
JT/T 1059.3-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JT/T1059《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技术规范》的第3部分.
JT/T1059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安全单元; 第3部分:近场支付; 第4部分:远程支付; 第5部分:客户端软件; 第6部分:可信服务管理系统; 第7部分:受理终端; 第8部分:检测项目.
本文件代替JT/T1059.3-2016《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技术规范第3部分:近场支付》,与JT/T 1059.3-201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发码平台”的术语和定义(见3.3); 一更改了电子钱包电子现金支付应用模型中的实体名称[见5.1h),2016年版的5.1h)]; 增加了二维码支付应用模型的规定(见5.2); 更改了交易分类与应用要求的规定(见第6章,2016年版的第6章); 更改了脱机交易流程对仅支持第一票种和支持多票种的规定(见8.1.1 2016年版的8.1.1); 删除了脱机交易流程的规定(见2016年版的8.1.3); -更改了联机交易流程对仅支持第一票种和支持多票种的规定(见8.2.1 2016年版的8.2.1); -更改了应用管理交易流程的规定(见8.3 2016年版的8.3); 增加了交易文件接口要求的规定(见第9章); 增加了交易文件存取方式的规定(见第10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交通运输信息通信及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北京中交金卡科技有限公司、交联互通数字科技(北京) 有限公司、郑州天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奥奈克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岭南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公 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市市民卡有限公司、智达信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深圳通有限公司、 广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江苏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江西智慧云测安 全检测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宁波市民卡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上海 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冠智能卡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淳、唐猛、姜丛、郑菲、杨立、邢国敬、赵娜、王一路、郎莹、张宁、魏巍、周亮、郑 清来、何建兵、谢玉、王志峰、蒋浩平、李崇、王欢、钟振、肖震宇、邢钊、张策、王睿、毕升东、郑少欢、刘振 禹、刘慧靖.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6年首次发布为JT/T1059.3-2016;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JT/T 1059.3-2025 引言 推广普及交通一卡通是发展综合运输服务、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事关人民 群众切身利益,是重要的民生工程.
JT/T1059《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技术规范》旨在规范交通 一卡通移动支付相关产品和系统的设计、研发和建设,拟由八个部分构成.
一第1部分:总则.
目的在于确立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的系统组成及总体技术要求.
第2部分:安全单元.
目的在于规范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安全单元的类型及技术要求.
第3部分:近场支付.
目的在于规范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近场支付的应用模型及交易技术 要求.
一第4部分:远程支付.
目的在于规范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远程支付的应用模型及业务处理技 术要求.
一第5部分:客户端软件.
目的在于规范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客户端软件的架构及功能、安全技 术要求.
一第6部分:可信服务管理系统.
目的在于规范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可信服务管理系统的组成 及安全、管理、接口技术要求.
一第7部分:受理终端.
目的在于规范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受理终端的类型及技术要求.
第8部分:检测.
目的在于规范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可信服务管理系统、客户端软件、受理终 端及安全单元的检测要求.
A
JT/T 1059.3-2025 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技术规范 第3部分:近场支付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近场支付的应用模型、交易分类与应用要求、交易模型、交易流 程、交易文件接口要求和交易文件存取方式.
本文件适用于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系统近场支付业务中实体交易流程的设计、开发和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JR/T0025.7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第7部分:借记/贷记应用安全规范 JT/T978.2-2023城市公共交通IC卡技术规范第2部分:卡片 JT/T978.3城市公共交通IC卡技术规范第3部分:读写终端 JT/T978.4-2023城市公共交通IC卡技术规范第4部分:信息接口 JT/T1059.1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JT/T1059.2-2025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技术规范第2部分:安全单元 JT/T1059.6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技术规范第6部分:可信服务管理系统 JT/T1059.7-2025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技术规范第7部分:受理终端 JT/T1179-2018交通一卡通二维码支付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JT/T978.4和JT/T1059.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收单系统acquiring system 为近场支付提供受理终端接人、交易信息及结算数据处理等功能的系统.
3.2 客户端client 用于提供用户接口界面,与安全单元配合实现安全单元管理及应用管理功能的应用软件.
发码平台two-dimensional bar codeissuingplatform 实现交通一卡通二维码生成与解析、权益信息管理、支付订单交易管理等功能的信息系统.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