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阻迹 Carbonstop ENERGY FOUNDATION 能源基金会 中国线上线下购物 温室气体排放对比研究报告 TheGHGEmissionsofShopping:E-merce&Bricks andMortarinChina 口 编写者:碳阻迹 发布日期:2021年3月
在本报告编制中得到了以下人员给予的指导: 张昕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 杨秀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研究部主任 路冰琳中国包装联合会运输包装委员会秘书长 吴文斌顺丰速运新能源汽车项目公共事务总监 吴前兵一撕得合伙人/战略合作部负责人 陈中维彪马(PUMA)环境可持续负责人 周长尧地上铁租车(深圳)有限公司政府公共关系总监 此外,在报告编制中,也得到了阿里巴巴和绿色和平的大力支持.
本报告由能源基金会资助 报告内容不代表能源基金会观点
目录CONTENTS 01项目背景 02°计算边界 02 03主要结论 02 04影响因素 4.1交通运输 05 4.2建筑 09 4.3信息 10 4.4额外包装 11 4.5单笔订单线上线下碳排放对比 11 05 不确定性分析 06具体产品案例分析 6.1电子产品类 15 6.2生鲜产品-大闸蟹 18 6.3生鲜商品-车厘子 20 6.4海淘商品 22 6.5数码配件 25 07低碳建议 27 7.1消费者 27 7.2电商 28 7.3传统商业 29 参考文献 30 免责声明 31
01项目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让“网购”成为一件简单便利的事情.
2019年,以 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的数字经济取得长足进步.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9》,从规模角度而言,2019 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4.81万亿元,其中,网上零售额10.63万亿元,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2万亿元,实 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
结构效益方面,农村电商和跨境电商都在专业化发展.
此 外,新模式新业态都在逐步出现,有效提升供应链效率和助推产业转型.
电商平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常见的消费平台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人对于环境和气候方面的担忧.
大量 的快递包装、远距离的快递运输、超快速的送达时间和全天持续运营的数据中心背后可能都蕴藏着资源消耗 和能源消耗.
根据现有研究情况,世界各国关于电商和实体商业的消费产生碳排放没有统一的结论.
美国机 构Generation基于对美国国内的研究得出,在大型线上零售商购物比去传统商店减少约17%的碳排放, 该结论与运营范围、购物数量、退换率和一次性包装等因素的估计和假设有关,主要考虑的是大型传统零售 排放情况,其数据来自2016年企业自身实体店铺和线上商城的对比,包括店铺排放、转运中心排放、数据中 心排放、包装排放、从店铺直接送货和线上第三方物流的排放.
计算的起点为本国产品源于离开当地供应商 为起点,国际产品起点源于进入美国境内的地点.
研究主要结论包括:一,如果消费者一次购买一件生鲜, 电商购买渠道的排放介于专程去购买商品和顺路购买商品的排放之间.
二,综合考虑实际情况,纯线下购物 比纯线上购物更低碳,但该结论与消费者购物习惯相关,例如千禧年妈妈为一家四口购物,一周一次超过20 件大采购,一次小采购,多顺路出行,对她而言,线下消费更低碳.
但对于年轻白领,大型采购几个月一 次,不购买新鲜和冷冻食品,购买小件和非常具体的线下购物,对他而言,线上线下的购物碳排放几乎没有 差距.
但最后报告建议选择多渠道(omnichannel),即根据当次购物选择不同方式,灵活选择去实体店、 线上购物和线上下单实体店自提等会更有效率且低碳.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得出了线上线下购物在运输方 面没有明显的碳排放差异结论,文章对比了从仓库-本地网点-消费者自驾、仓库-本地网点-网点派送和仓 库-仓库派送三种模式,结果显示碳排放的高低主要与消费者居住密度和不同运输方式的碳排放率紧密相 关.
碳排放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减少碳排放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中国根据自身国情、发展 1在本文中,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排故可以认为是同一氨念,是用二氧化碳当量表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1
阶段、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际责任担当,确定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 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2020年,中国承诺将提 高国家自主责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本报告专注于研究中国消费者进行的线上线下购物时,不同渠道购物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考虑范围 包括从生产商大门或者产生显著差异的商家仓库大门为起点,到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为终点.
综合考虑与实 际情况相关的影响因素,对比两种渠道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
并给出消费者、电商平台和实体商家相关的建 议,为低碳的未来共同努力.
由于商品数量大且种类繁杂,对应的供应量情况复杂,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众 多,难以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报告努力在庞大的数据中抽取有用信息,对线上线下的碳排放对比情况进行初 探,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让消费者、电商平台和实体商家能够关注消费行为的碳排放,实现低碳发展和碳中 和提供思路.
02计算边界 本报告的边界设计为考虑商品从商家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功能单位考虑为购买一单商品.
对比一 单商品在线上和线下两种购物场景中,由消费者、平台和利益相关方的产生的碳排放进行比较.
线上的一单 商品是按照一个快递进行对应的,线下为保持统一可比性,假设一笔订单和线上一个快递的销售单价相同.
本报告的数据使用最大程度上选取了2019年的有效数据,为保证可比性,其他可用最近年份的数据 按照比例折算为2019年数据.
03主要结论 1、基于文章中的基本条件,线上购物一单的碳排放小于相同价值线下购物一单的碳排放,分别为 1 094.92gCO2e和1 360.24gCO2e.
此处购物一单是指根据2019年电商快递数量、电商总零售额计算得来的 价值175.12元,重量为1.1336kg的一笔购物订单.
2、线上购物的碳排放来源包括:交通-快递运输,约占29.16%,建筑-办公,约占26.12%,建筑-仓 储,约占3.88%,信息-数据中心,约占22.78%,信息-消费者终端耗电,约占0.02%,包装-快递包装, 约占18.04%.
线上购物的主要排放基于电子商务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总量报告),活 动数据基于国家统计数据、行业公开数据、企业披露数据、专家估计等来源;排放因子来源包括国家发改 委、邮政局、研究报告、碳阻迹排放因子数据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