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学 ENERGYFOUNDATION 能源基金会 Tsinghua University 典型城市空气质量达标 及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清华大学 资助单位:能源基金会 2020年4月
典型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及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研究背景 1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城市排放清单编制方法 2.2城市空气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协同分析框架构建 第三章郑州市实现“双达”路径分析 10 3.1郑州市城市概况 10 3.2经济与能源发展预测 10 3.3重点减排任务与措施 11- 3.4减排潜力分析 12 3.5空气质量达标和碳达峰分析 13 第四章石家庄市实现“双达”路径分析 16 4.1石家庄市城市概况 16 4.2经济与能源发展预测. 16 4.3重点减排任务与措施 17 4.4减排潜力分析 18 4.5空气质量达标和碳达峰分析 20 第五章湖州市实现“双达”路径分析 22 5.1湖州市城市概况 22 5.2经济与能源发展预测 22
目 录 5.3重点减排任务与措施 5.4减排潜力分析 24 5.5空气质量达标和碳达峰分析 25 第六章结论 28 6.1“双达”路径协同分析方法总结 6.2案例城市分析的结论与启示 29 参考文献 35
典型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及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报告 摘要 在经济发展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面临着来自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的 双重挑战.
城市是政策落地实施的基本单元,也是减排的关键区域.
相比于空气质 量政策,低碳政策在城市一级的机制尚不完善,因此目前我国城市尺度协同减排主 要由空气质量目标驱动.
我国已有部分城市开展了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研究或低碳试 点工作,但开展空气质量达标和碳排放达峰协同“双达”研究的城市仍然很少.
本 研究建立了基于统一源分类体系与源排放表征技术方法的城市尺度温室气体和大气 污染物排放的清单编制方法,并从清单出发构建了空气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协同 分析框架.
然后,以郑州、石家庄、湖州为典型案例,探讨了空气质量目标导向下 实践提供研究参考和决策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为实现“双达”目标,除末端控制措施外,必须进行能源结构、 产业结构和运输结构的深度调整.
空气质量政策下,工业部门(包括电力、热力生 产)是碳减排协同效益最大的部门,电力结构调整、落后产能淘汰和燃料清洁化替 代等政策具有协同效益,是各城市应当优先考虑的措施.
城市民用和交通部门的未 来能源需求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达峰,未来工业部门减排潜力将逐渐减小,城市 应当进一步关注产业结构转型,以及民用、交通部门能源需求总量控制和燃料结构 低碳化转型,否则仍然存在碳排放再度回弹的风险.
外购电、机动车电动化等政策 是否存在协同减排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结构,凸显了在终端电气化进程下电 力清洁生产的重要性.
本研究是探索城市“双达”路径的一次积极尝试,也总结了案例城市的减排经 验、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受限于案例城市的数量,一些问题的规律尚不明确, 有待于未来在更多的典型城市开展研究、进行深入讨论.
第一章研究芦景 第一章研究背景 在经济发展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面临着来自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的 双重挑战.
近年来,以PM2.5为特征的大气复合污染给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 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 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新阶段.
2018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个重点区域 的PM2.5平均浓度分别比2013年下降了48%、39%和32%,成效显著.
然而,2018 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仅121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总体空气污染形 势不容乐观.
气候变化方面,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向《联合国气侯变化框架公 约》提交《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一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确定了到2030年 的自主贡献目标,包括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 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研究显示2017-2019年中国碳 排放出现反弹,终止了中国碳排放2013-2016年平稳下降的趋势[1].
未来一段时间 我国能源需求总量还会持续增长,能源转型面对着较大压力,实现我国2030年左右 碳排放达峰的目标仍面临着挑战.
我国以化石燃料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具 有高度同源性.
控制策略方面,常见的除末端控制外的大部分减排策略都能够同时 减排大气污染物与二氧化碳,如煤炭总量管控、节能改造和非化石能源替代等,其 本质是减少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的燃烧量.
因此,现有的空气质量改善政策实际具 有碳协同减排效益.
经过新一轮的机构改革,目前应对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职能均 隶属生态环境部管理,如何实现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治理是管理部门面临的 新课题.
城市是政策落地实施的基本单元,是我国未来实现空气质量目标和碳达峰 目标的关键区域.
相比仍然主要停留在宏观层面的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城市空气质 量管理的体系更为完善、目标更为明确.
《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要求空气质量未达 标城市应当依法编制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
目前还有2/3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 标,2030年前我国城市减排路径仍将以空气质量目标为主导.
目前,广州、大连、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