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EP ENERGY FOUNDATION 能源基金会 国家气候协同的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策略 (二期)执行摘要 ExecutiveSummary on theStrategiesforAirPollution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Efforts toCo-AddressGHGsControlduring the 14thFive-yearPlanPeriod(PhaseIlProject)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2021.12.23 ChineseAcademyofEnvironmentalPlanning December24 2021
报告编写人员: 宁淼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 冯悦怡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助理研究员 曹丽斌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助理研究员 王彦超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助理研究员 郑伟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研究员
执行摘要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实施以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变革,以环境 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的大气环境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在推进产业、能 源、运输和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实施重大污染减排工程等方面进展显 著,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2020年,全国337个地级及 以上城市(以下简称337城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 可吸入颗粒物(PMno)、细颗粒物(PM2s)年均浓度较2015年分别 下降56.3%、10.6%、29.3%和29.1%,达到10微克/立方米、24微 克/立方米、56微克/立方米和33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日均 浓度的第95百分位数平均浓度为1.0毫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 33.3%,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6项指标首次全面达标.
从 337城市达标数量来看,主要污染物达标城市比例均有显著增加,337 个城市全部实现SO2和CO浓度达标,标志着燃煤污染防治取得阶段 性成就;NO2、PMno达标比例分别为98.2%、76.9%,PM2s达标城市 数量由2015年的106个提高至2020年的212个,污染程度改善明显.
尽管“十三五”以来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明显,但大气环境形 势总体依然严峻.
一是PM2.s污染依然严峻,PM2s仍是超标城市数量 最多的污染物,2020年337个城市中仍有37.1%的城市超标,其中 24个城市超标50%以上,44%的人口暴露在PM2.s浓度超标城市;现
阶段污染水平与发达国家水平及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差距显 著,大致是欧美当前水平(欧洲15微克/立方米,美国8微克/立方米) 的2.2-4.1倍,是WHO基于健康影响的指导值(5微克/立方米)的 6.6倍.
二是臭氧(Os)污染逐渐凸显,O浓度呈现波动缓慢上升态 势,是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六参数中唯一持续上升的污染物,2020年 337城市0日最大8小时浓度第90百分位数的平均值为138微克 立方米,比2015年上升12.6%,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 平原区域三大重点区域分别上升24.5%、18.0%和32.1%;超标范围 越来越广,337城市中有56个城市0s浓度超标,比2015年增加37 个;对优良天数比例的影响日益明显,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超 标天中0为首要污染物占比从2015年的12.5%增加到2020年的 37.1%,仅次于PM2s占比(51.0%).
三是区域重污染天气依然频发,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漕平原、东北地区、天山北坡城市群重污染天 数比率分别为3.1%、1.9%、1.2%和11.9%;约77%的重度及以上污 染由PM2.s引起,且主要发生在秋冬李.
与此同时,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仍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全国的 二氧化碳排放排放量从2005年的59.4亿吨增长到2020年的98.2亿 吨,占全世界排放量的30%左右,仍有16个省份碳排放量处于增长 趋势.
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和2060年碳中和愿景面临巨大的压力 和挑战.
常规大气污染物与CO排放同根同源,化石能源消费、工业 生产、交通运输等均是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CO2 排放源排放的SO2、NOx、VOCs和一次PM2.s分别约占各项污染物排 2
放总量(不含扬尘源)的99%、98%、47%和67%,我国当前以煤为 主的能源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公路为主的运输结构是 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共同挑战.
因此,函待 推进大气污染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控制,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本研究基于我国大气环境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形势与问题分析,研 究提出气候协同的大气污染防治策略的内涵与研究思路.
大气污染治 理和应对气候变化协同包含两层内涵,一是以大气环境治理推进高质 量达峰,降低达峰峰值;二是以碳达峰深化大气污染治理,深化结构 调整、源头防控等治本措施.
基于大气污染物与CO的同根同源性 提出目标、区域、对象、措施和政策五大协同.
目标指标方面,空气 质量改善目标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要进行有机统一和充分衔接: 管控区域方面,由于大气污染与碳排放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高的一致 性,要优先关注大气污染和CO排放量均较高的“双高”区域:控制 对象方面,要重点关注大气污染和CO排放量均较高的“双高”行业; 任务措施方面,采取能够有效协同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的措 施,强化源头控制,优先选择协同率高的治理技术;政策工具方面, 要统筹融合大气污染治理与碳减排政策体系和治理机制,构建减污降 碳协同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