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技术指南1-0版.pdf

pdf,城市交通,指南,控制技术,污染物,研究报告
文档页数:63
文档大小:3.2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城市交通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 协同控制技术指南(1.0版本) PM2.5 SO2 PM1d CO2 NOx Co 早 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 世界资源研究所 绿色创新发展中心 清第大学 能源基金会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
序言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和经济社会活动持续升级,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形势严峻.

在多年实施 工业与能源结构调整、节能措施及技术升级改造、工业排放从严控制之后,传统工业行业污染 物及温室气体排放量将逐渐趋于稳定.

而近年来,我国交通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期,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升级,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 交通需求量仍会上涨,来自交通部门的能耗和排放压力会呈现上升趋势.

因此,交通领域的减 国内外经验表明,进入工业化后期,交通部门将成为空气质量改善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 重点交叉领域.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北京、济南、上海、杭州、广州的移动源排放已成为PM2s 的首要来源,分别占45%、32.6%、29.2%、28%与21.7%.

最新研究表明,交通部门已成为深 圳市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共同的首要来源,对碳排放和PM2s(本地源)的贡献率分别达 到65.1%和52%.

城市交通部门已成为未来实施协同治理的关键若力点.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交通强国战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与《“十三五”控制 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等中央政策文件,为交通行业未来蓬勃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交通领 域大气污染防治与温室气体减排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

目前,优化交通出行与改善能源结 构是大部分城市开展交通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同时也是各个城市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工 作的有效手段.

因此,各个城市在拟定下一步工作计划时,如果能够通过定量研究和费效分析, 从交通部门的现行政策中筛选出协同效益最大化的措施,将有助于塑造城市未来交通布局,并 实现交通领域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鉴于此,能源基金会非常高兴支持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CSTC)牵头,与世界资源研究 所(WRI)、绿色创新发展中心(iGDP)、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共同组成研究团 队,编写《城市交通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技术指南(1.0版本)》,探索在交通领域将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和碳排放控制双重目标进行统筹考虑的方法及实用工具.

团队针对清单编制、 目标设定与情景分析、技术措施、政策保障等角度的协同工作开展了方法学研究,并梳理出可 操作的技术路径.

在一年多的编写过程中,团队广泛听取了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及领域内专家 的意见,充分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

相信本项指南的发布能为各个城市在交通领域开展大气污 染防治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工作奠定技术基础,并为城市实现空气质量目标与减少碳排放提 供有益参考.

1《2018年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19年4月9日, .him: 2《深圳市碳排放达峰、空气质量达标、经济高质量增长协同“三达”研究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联 合多家研究机构共同发布,2019年8月.

我愿借此机会感谢联合团队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同时表达能源基金会在该领域持续支持 方法学研究、工具开发、政策研究、能力建设和国际国内交流活动的愿望,以期以更加广泛深 入的合作促进交通领域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协同管理,实现协同减排效益,并最终为整体 交通领域发展路径的创新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 2019年10月10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