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规合一-研究报告-水资源要素在国土空间规划进程中的作用研究.pdf

pdf,合一,多规,研究,空间规划,研究报告
文档页数:65
文档大小:2.24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ENERGY FOUNDATION IGE 能源基金会 当代绿色经济研究中心 “多规合一”研究报告 水资源要素在国土空间规划进程中的作用研究 当代绿色经济研究中心 2020年7月
目录 摘要 1项目背景, 2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编制内容 2.1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2.2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6 3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管控体系与传导机制 15 3.1国土空间规划的管控体系一纵向五级分类 15 3.2国土空间规划的传导实施机制-纵向传导与横向传导同步推 进 16 4我国水资源基本现状 17 4.1我国水资源利用形势紧张 17 4.2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 19 4.3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域差异大,多数集中在农业用水 .21 4.4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严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 23 5水要素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考量 26 5.1水资源要素的重要性 26 5.2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水资源评价与规划存在薄弱环节..27
6国际空间规划实现资源环境要素整合的经验启示 6.1日本国土空间规划经验分析 34 6.2荷兰国土空间规划经验分析 39 6.3国际经验启示 45 7存在问题与政策建议 48 7.1存在问题 48 7.2对策建议 53 参考文献 59 致谢 61
摘要 当前中国多规合一的体系进程都在探索中,且省、市、县等各级 本底条件及发展状况不同,各地也在探索多规合一及国土空规划的推 进规划方法,目标是要整合规划,形成“一张图,但是在编制过 程中的探索实践包括对水资源的考量尚未有成体系可参考借鉴的范 本,本报告旨在探索水资源要素在国土空间规划进程中的地位、作用, 并结合国际国土空间规划对资源环境要素整合的相关做法,识别当前 面临的关键问题,并为中国提供参考.

报告通过梳理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管控体系与传 导机制,结合水要素的特点与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的重要地位,识 别出承载过度已成为威胁我国水资源安全的主要问题,当前水资源承 载能力刚性约束不足;且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中水资源评价与规划仍 存在薄弱环节,对水资源专项规划的认识与保障仍不到位等主要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报告提出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背景下,须坚 持空间均衡,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建议充分发挥水资源专 项综合规划的优势,强化水资源对空间规划的保障和约束作用.

通过 未来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探索和建立,将国土资源和水资源在流域和 区域上进行合理、科学的配置,将国土空间规划这种地理空间的规划 的“一张图”与包括流域分布在内的水要素规划”一张图”进行耦合,形 成我国经济、社会、环境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一张图”支撑我国高 质量发展.

1项目背景 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从全面深化 改革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再到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再到当前的规划体系改革, “改革”已成为现阶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以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自然资源 部,着力解决自然资源不到位、空间规划重叠等问题,构建国土空间 规划体系.

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土空间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的 引领作用.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历时多个阶段,在2012年以前,主要是 地方实践探索的规划协调阶段,以广州、重庆、北京等发达特大城市为代 表,重点解决规划冲突带来的土地利用粗放、规划管理低效问题;2013~2015 年,四部委推进的“多规合一”试点阶段,全国28个试点城市,以多规冲突 协调、多规衔接为重点,初步探索规划机制体制及事权改革思路,提出形 ~910N,N,N, 中央主导空间规划改革阶段,出台《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全国9个省 份开展试点,以建立健全统一、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探索多级联动编制、 全域空间管控,初步尝试空间分区施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生态文明建 设新时代的新理念新要求下,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空间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改 革要求.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加快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步伐, 深入推进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从体制上对过去存在的各类规划“打架”的 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要求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推进“多规合一”,实 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明确了组建自然资源部,并提出了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任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