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空气质量达标及碳排放达峰 实施策略研究 执行摘要 项目资助单位:能源基金会 项目承担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022年3月31日
项目研究人员 严刚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副院长/研究员 郑逸璇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副研究员 雷字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研究员 薛文博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研究员 蔡博峰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研究员 曹丽斌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助理研究员 王慧丽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助理研究员 谭钦文 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院长/正高级工程师 邓 也 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张 鑫 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工程师 免责声明 若无特别声明,报告中陈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能源基金会的观点.
能 源基金会不保证本报告中信息及数据的准确性,不对任何人使用本报告引起的后果承担 责任.
凡提及某些公司、产品及服务时,并不意味着它们已为能源基金会认可或推荐,或优于 未提及的其他类似公司、产品及服务.
一、研究背景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 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国正处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 质量、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处于积极部署谋划实现2030年前碳达 峰目标和2060年前碳中和愿景的开局阶段.
面对环境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这两 个同根同源的问题,党中央已明确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 局,并将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在多个重 要场合反复重申、强调.
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 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兑现碳达峰碳中和庄严承诺的重大牵引,是深入打好污染 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路径,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 手,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 理念,积极开展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实践,完善理论体系,将进一步丰富习近平生 态文明思想内涵.
1.1国家顶层设计 近年来,我国通过相继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 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措施,有效改善了全国大气环境质量, 极大缓解了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加强城市大气质量达标管理,推进细颗粒物(PM:)和臭氧 (0)协同控制,地级及以上城市PM:浓度下降10%,有效退制0浓度增长趋势, 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 集体学习时,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 构调整.
《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要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 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
工作方针,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 宽广度,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 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同时攻坚战意见 还明确要加快构建减污降碳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 制.
总体而言,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当前我国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和碳达峰 举措.
面对这一管理需求,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 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在主管部门层面推动部署相关工作协同开 展,同时生态环境部也正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积极牵头编制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方案》.
1.2成都市政策概况 成都市系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 心和交通枢纽,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成都市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能源消费量大,大气污 染物与碳排放量高,且受区域盆地地形与气象条件影响,成都大气污染状况较为 严峻.
《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 要》提出要在成都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科学治气,持续改善空 气质量.
以PM.
和臭氧协同控制为主线,开展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深入推进产 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和农业投入结构调整.
实施大气污染源 分类防控,提升大气污染监测监管能力,强化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和其他城 乡面源治理.
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深化区域联防联控,提高预报预警能力,共 享监测和污染源清单信息,推动区域协同减排.
到2025年,全市PM浓度小于 38ug/m,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另一方面《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 目标纲要》也对成都市“十四五”低碳工作微了相关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绿色 低碳循环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 2
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落实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推动部分行业碳排 放率先达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力争2030年前率先实现碳 达峰,加快建设碳中和示范城市.
总体而言,成都市在推动空气质量达标和碳减排方面均开展了大量工作,然 而在国家大力推进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背景下,成都市尚未全面将减污与降 碳二者结合统筹考虑.
成都市巨大的机动车保有量以及以化石燃料为主的一次能 源结构决定了其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高度同源性.
国家及地方机构改 革将气候变化职能纳入生态环境部门管理范畴也为协同控制大气污染与温室气 体提供了制度保障.
为响应成都市加快推进空气质量达标和碳排放达峰的“双 达”目标和要求,有必要对比梳理成都当前的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和碳达峰路径研 究成果,评估现有工作落实情况,分析下一步工作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策略与方案, 求的最佳实践案例.
二、成都市基本情况 2.1地理位置 成都市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 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成都全市下辖12 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总面积14335平方千米.
截至2021年底, 成都全市常住人口2119.2万人 图2.1成都市地理位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