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十四五结构调整与低碳发展规划政策研究 黄河流域“十四五”结构调整与 低碳发展规划政策研究报告 执行摘要 ENERGY FOUNDATION CAEP 能源基金会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2021年12月25日
黄河流域十四五结构调整与低碳发展规划政策研究 报告编写人员: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董战峰龙凤周佳毕粉粉连超 田雪葛察忠李书林张亚雯赵云强
黄河流域十四五结构调整与低碳发展规划政策研究 执行摘要 黄河流域低碳发展基础与形势 低碳发展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黄河流 域上中下游不仅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大,而且是中国 “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和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尤其是上中游地 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极有可能影响到京津 冀、长江经济带和环渤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
黄河流域必须牢固树 的思想,在保护的基础上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核心进行顶层设计,控制 碳排放总量,降低碳排放强度,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进行点轴式 的开发和发展,形成绿色、低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经济带.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和双碳目标,为黄河流域的 低碳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
黄河流域低碳发展水平整体不高.
图1显示2019年黄河流域九 省区的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从东到西逐渐降低的地域特色, 整体仍处于初级阶段,省区间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经济方面, 黄河流域九省均处于全国均值以下,其中综合排名后五位的省份经济 情况也属于全国后50%的省份;资源方面,除山东、河南、四川资源 得分在全国均值以上外,其余各省份均在全国均值以下,资源排名情 况与综合排名情况相似度较高:环境方面,排名为黄河流域前四名的
黄河流域十四五结构调整与低碳发展规划政策研究 山东、河南、陕西、四川的环境得分在全国均值以上;社会方面,山 东、河南、陕西、山西社会得分处于全国均值以上且属于全国前30% 的省份,黄河流域九省之间差距较大.
0.80 0.60 0.40 0.20 0.00 -0.20 -0.40 -0.60 -0.80 -1.00 -1.20 -1.40 ■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综合 摘要图1黄河流域各省区低碳发展水平 图2表明长江、黄河流域低碳发展水平整体上均呈西低东高,但 发展不均衡,局部波动较大.
长江流域省份低碳发展水平明显高于黄 河流域省份.
黄河流域存在生态环境脆弱,绿色发展水平低,经济发 展动力不足等问题.
综合得分 西一东 一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1.00 江苏省 湖北省 上海市 0.50 重庆市 湖南省 山东省 0.00- 四川省 云南 安徽省 0.50- 青海省 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 山西省 -1.00- 宁夏回族自治区 1.50- 摘要图2黄河、长江流域各省区低碳发展水平对比 黄河流域低碳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一是黄河流域水生态系统退化.
黄河流域十四五结构调整与低碳发展规划政策研究 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黄河流域的湿地面积减少约16%,湖泊、沼 泽及滩地等重要自然湿地分别减少25%、21%和40%,但人工湿地数量 或面积却显著增加.
近30年间黄河流域的鱼类种群数量减少约50%.
上游地区的天然草地退化率在60%~90%.
二是黄河流域水资源严重 短缺.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34.8亿㎡,占全国河川径流量 的2.0%,人均年径流量为473m,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却承担 看全国15%的耕地面积和12%的人口的供水任务,同时承担着向外供 水和输沙的功能.
三是黄河流域污染较为严重.
2018年黄河流域的 水质属于轻度污染,黄河干流的137个水质断面中,劣V类水所占 比重高达12.4%,明显高于全国6.7%的平均水平.
在全国169个空 气质量重点监测的城市中,有53个城市属于黄河流域.
2018年陳 西、山西、河南、山东的PM2.5年平均浓度值均明显高于国家标准, 除青海外其余各省区的PM10的年平均浓度值均高于国家标准.
四是 黄河流域低碳转型效果不显著.
黄河流域的碳排放量较大,其能耗强 度和碳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黄河流域工业部门主要集中于煤炭开 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治炼和压延加工业等资 源能源产业和重化工业等高碳行业,其中黄河流域资源开采及其加工 业的比重高达36.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17个百分点.
黄河流域 经济增速逐步放缓,黄河流域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2008年的 23.24%降至2018年的21.98%.
2018年,黄河流域经济增速落后于长 江流域1.21个百分点.
山东省的GDP总量、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 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分别是排名第二位的河南省的1.6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