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DC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 MATURALRESOURGCSOCFENSE COUNCIL 报告 政府与企业促进个人 低碳消费的案例研究 CASESTUDIESONPROJECTSDEVELOPED BYGOVERNMENTSAND ENTERPRISES TOPROMOTEINDIVIDUALLOW-CARBON CONSUMPTIONBEHAVIORSINCHINA 二O二一年四月 ENEROKFOUN 能界基全会 OATION 支持单位
致谢 感谢气候工作基金会和能源基金会对本项目研究的资助、支持和参与,感谢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和城市碳达 峰国际合作平台(ISP-CEP)参与项目开展的活动,并给予支持.
感谢以下专家审阅本报告并提出宝贵意见: 生态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贾峰主任 北京市交通委宣传处崔新军副处长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赵凯秘书长 独立专家曹原先生 碳阻迹晏路辉先生,刘煜坤女士 NRDC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 TAALSOCCCrEWSE COUWCI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是一家国际公益环保组织,拥有约300万会员及支持者,NRDC自上个世纪九 十年代起在中国开展环保工作,在北京设有办公室,现有成员30多名.
作为先进理念的倡导者、实用解决 方案的推介者和值得信赖的专业合作伙伴,NRDC主要通过开展政策研究,介绍和展示最佳实践,以及提 供技术和法律方面的专业支持等方式,促进中国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NRDC在北京市公安局注册并设立北京代表处,业务主管部门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更多信息,请访问: 报告作者:周雅婧、潘支明、王雅玲 Bwqg Kamg q ag aae
目录 执行摘要 引言 第一章倡导低碳消费行为的相关政策与研究 1政府低碳发展政策 1.2低碳消费研究 7 第二章各地政府主导发起的个人低碳消费项目 8 2.1碳积分项目 9 2..1碳宝包 武汉 10 2.1.2碳账户 深圳 2.1.3碳普惠 广东省 11 12 2.1.4我的南京 南京 13 2.1.5我自愿每周再少开一天车 北京 14 2.1.6早点星球 成都 15 2.1.7碳惠天府 成都 16 2.1.8绿色出行碳普惠 北京 17 2.2政府主导的短期低碳活动 18 2.2.1上海市民低碳行动-上海 19 第三章企业自发推动个人低碳消费的实践 21 3.1旧衣零抛弃品牌行动计划 23 3.2滴滴出行 24 3.3京东青流计划 25 3.4美团青山计划 26 3.5绿普惠 28 3.6光盘打卡 29 3.7飞蚂蚁 30 3.8奥北环保 31 3.9蚂蚁森林 32 3.10低碳有你 33 第四章总结分析 34 第五章发展建议 39 5.1未来推动低碳消费发展项目的整体目标 40 5.2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41 5.3对企业的建议 41 5.4对公益组织的建议 42 参考文献 43
执行摘要
2021年4月 政府与企业促进个人低碳消费的案例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个人消费水平的增长,个人消费领域的碳排放量也在增加.
在消费结构持续升级的 大背景下,采取必要干预手段降低个人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增长速度,是实现“3060^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
实际上,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发布《关于尽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 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此后,相关部门陆续出台文件推动绿色消费发展.
在中央政府发出 明确的政策信号后,地方政府、企业已纷纷开展推动低碳消费的探索实践.
本报告梳理分析了由地方政府主导发起和由企业自发开展的两类个人低碳消费项目.
在政府方面,报 告介绍了武汉、深圳、广东省、南京、北京、成都、上海等地围绕推动低碳消费进行的碳积分项目和低碳 宣传活动.
在企业方面,报告介绍了物流、共享出行、外卖、回收等多个行业的10个项目.
报告对这些项 目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未来进一步开展推动低碳消费的项目提出了建议.
报告发现,国内多地城市政府为推动个人低碳消费进行了碳积分方面的尝试.
地方政府开发的碳积 分体系自前多围绕低碳出行行为展开.
例如,广东省、成都市还将碳市场与碳积分体系关联形成碳普惠系 统,利用碳市场收益给低碳行为人以促进碳积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则采取了在每年节能周低 碳日开展低碳宣传活动,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各年龄层的居民参与,对低碳消费行为进行宣传普及.
相关企业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开展低碳消费的推广,首先,围绕自身业务进行创新,为用户提供具有低 碳属性的产品和服务.
多数企业采用的都是这种方式.
其次,企业结合自身服务能力,针对低碳消费的某 一领域进行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有激励机制的服务.
最后,企业利用自身数据能力,将消费者低碳行为所 产生的减排贡献可视化,调动消费者参与的积极性.
报告对比政府项目与企业项目后发现,运营目的不同导致两者的成效存在较大差异.
地方政府发起的 项目初衷多与减排或改善环境相关,并非以盈利为目标.
此类项目主要通过物质激励吸引个人参与,需要 持续的资金投入.
但由于项目本身缺乏盈利点,常常难以为继.
相比之下,企业项目也有其环保目的,但 本质上仍为企业盈利自标服务,有较为成熟的商业运行模式,能够维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但政府项目也有明显的优势.
政府项目涉及的个人生活场蒙更全面.
尽管城市项目多从出行着手,对 个人低碳行为展开记录与核算,但多数政府项目都将对个人多种消费行为进行碳核算列入其项目规划,并 以实现全面覆盖个人生活场景为最终目的.
一些政府项目还对出行以外的行为开发出了核算方法.
而企业 为项目制定减碳量核算方法则多从自身产品的角度出发,同时出于商业竞争、保护用户数据隐私等考量, 核算方法不公开不统一,企业间项目数据不互通,因此无法打通各生活场景,进而难以实现全面推动低碳 消费的目的.
此外,无论实际运营主体的性质如何,地方城市政府发起的项目都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对个 人而言可信度较企业项目更高.
报告认为,为更好推动低碳消费的发展,各相关方应通力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低碳选择,推 动个人消费行为的全面转变.
在这一前提下,应引入公益机构承担低碳消费项目的协调工作并提供智力支 持.
为此,可搭建多主体参与的合作网络,探索由公益机构作为发起方、地方政府作为支持方、企业作为 实施方的项目合作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公益机构联合相关专家研发科学的碳核算方法,并在合作网络中 推广,使相同的个人低碳行为在任何平台上都将获得相同的核算结果.
地方政府除继续给予积极政策支持 之外,应提供跨行业的集成平台,将个人在不同生活场景中产生的减碳量汇总.
企业则可利用其商业经 验,进行项目推广并保持项目的可持续运营.
报告还建议在一些已有低碳消费推广基础的城市进行试点, 帮助相关项目更快落地,在实践中探索有效手段,加快全面推进低碳消费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