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生活圈 低碳出行环境评价报告 2021.12 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北京数城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南方周末绿色研究中心 周.南 CityDNA 木才 Kicteen 联源基业业
编写单位: 资助单位: 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CSTC) 能源基金会 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聚焦城市与交通规划领域内国际先进理念 的研究、创新与应用,致力于通过城市空间和交通合理化布局、土地集约化应用和 以公共交通为先导的开发等手段缓解交通拥堵,助力节能减排,建设可持续、宜居 城市.
致谢: 本报告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供需耦合视角的社区生活圈评价与规划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应对研究》()的支持.
感谢林澎、王志高、荆卉、黄玮、孙雪罪、熊文、 盖春英、林纪、刘泉、杜恒、田锋、陈敏、下硕尉、陈科良、彭纪来、郑硕、杨凯 清华大学建筑系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创办手1946年10月,1988年成立建筑 学院.
作为清华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料,建筑学院的 奇等专家在研究过程中给予的宝责指导,感谢清华大学中国城市研究院、中国城市 建筑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一.
公共交通协会慢行交通分会的支持 北京数城未来科技有限公司(CITYDNA) 北京数城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作为城乡大数据分析与智能算法服务商, 致力于为政府、规划机构、开发商和智慧城市运营商提供数据、工具、平台等一站 式智慧化数字产品,助力政企数学化转型,推动城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高质 量发展.
报告撰写人员: 南方周末绿色研究中心 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张元龄、姜洋、张文烁、林彬榕、股洁滢、张超英 南方周末绿色研究中心依托南方周末对环境、健康等专业领城的深耕,聚焦公益培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陈宇琳、洪干惠、翟灿 训、行业评价和决策咨询等领域.
其中,“中国绿色传媒研究奖学金班”已举办十 北京数城未来科技有限公司:韩治远、杨琦、额日提 二届,业内极具影响力.
南方周末绿色研究中心:杨凯奇、陈雪
目录 5ff_Jpg sff... 第一章:前言 第五章:城市与社区排名 ..39. 1.1研究背景 5.1城市排名 1.2研究目标 5.2社区排名 1.3关键发现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49 第二章:评价范围与方法 6.1结论 2.1评价范围 6.2建议 2.2评价方法 6.3展望 第三章:重点指标分析 13 s.pg 第四章:社区评价结果 20 附录1:基础指标排名 54 4.1胡同里弄 附录2:评价工具箱 74 4.2单位大院 stJog 4.3巨型社区 4.4新型社区 参考文献 78 4.5出行意愿、行为与环境的相关性 -9 4.6优质社区画像 st..eg s.Jpg
1 前言 推动方案.
2016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打造方便快捷的社区生活翻的理 念,要求根据15分钟生活圈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并提供绿色、便捷的出行 保障;2020年1月,住建部部署开展人行道净化和自行车专用道建设工作 1.1研究背景 21;2020年7月,交通部发布《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方案》3:2020年8月,住 建部、教育部、工信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 板行动的意见》4;2021年4月,住建部发布《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 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十四五” 规划标准》均;2021年6月,自然资源部发布《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 期间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时期,也是落实国家自主 行业标准,指导和规范社区生活圈规划研究工作,加强对各地差异化引导响; 责献目标的关键时期.
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采取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 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交通出行是主要碳排放源之一,也与人民群众的消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要求积极引导低碳出行,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 费习惯、低碳认知等息息相关,大力倡导低碳出行是降低家庭碳排放、提高 施建设和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口 公众低碳意识、促进公众低碳实践的重要举措,为了推进低碳出行,一方面 同时,业界和学术界也不乏对出行环境评价的研究和探索.
2014年起, 要建设低碳出行发好环境,例如提供低碳出行的使利条件,加强侵行、公交、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发布了五期中国城市步行友好性评价,通过公开卫星地图 新能源汽车等低碳交通方式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增加低碳出行方式吸引力; 另一方面要增强公众低碳出行意识,加强公众行动和政策、设施完善之 观评价-9,姜洋等(2016)提出了基于GIS的街道界面连续性测度方法19; 间的正向循环,激发公众低碳出行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城市低碳出行水平.
曹哲静等(2018)构建了街道尺度的步行指数和骑行指数1:刘秉乾等 而社区生活圈是居民日常出行最集中的区域,良好的社区生活圈低碳出行环 (2020)基于社区生活圈的需求从对于北京通州副中心研究区域的街道步行 境品质对提升居民低碳出行比例起看关键作用.
社区生活圈也和新能源汽车 路网进行了评价12);韩治远等(2020)以北京市为例,基于开源数据和公 等低碳交通工具基础设施建设息息相关.
因此,营造高品质的社区生活圈低 众提案构建了通学路交通环境安全性评估体系13);梁伟研等(2020)基于 碳出行环境是促进低碳出行的重点.
多源数据对广州越秀区的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性进行了评价(14 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社区生活圈低碳出行的激励政策及 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于客观的、定量的街道设施和街道环境评价,并非从
社区生活图低碳出行环境评价报告/前言 低碳视角出发,也缺乏对使用者主观感受的发掘.
同时,评价基于的数据多 (2)不同类型社区的低碳出行环境特点差异明显.
胡同里弄虽然舒适度 来自开源的网络地图产品,其中某些数据难以准确的反映评估对象的状况, 路低,但便捷度、活力度高,整体低碳出行环境最好:新型社区名列第二, 例如百度街累照片拍摄于机动车道上,对于步行和自行车道环境展示有限.
在安全、便捷、舒适维度都有较好表现:单位大院位居第三,安全度、活力 我们需要探索更全面、更准确的低碳出行环境评价方法.
度处于中高水平,但满意度相对较低:巨型社区最差,便捷度与活力度均垫 底.
1.2研究自标 (3)缺乏专用自行车道是中国城市社区生活圈低碳出行方面待探索解 本项目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手段对北京、上海、深圳、海口四 决的共同难题.
同时,社区生活圈在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站配置、盲道设置、 城市中典型的社区生活圈低碳出行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其长处与短板,并探 街道界面营造、慢行通道密度和停车占道等方面问题突出且社区间良美不齐.
索公众低碳出行意愿、行为和低碳出行环境之间的联系,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4)公众普遍具有强烈的低碳出行意愿,而这份意愿能否转化为实际的 同时,开展焦点小组访谈活动,与社区居民深入交流,探讨评估中反映出的 低碳出行行为,与社区生活圈低碳出行环境的优劣息息相关: 典型问题,挖掘其背后的根源.
社区生活圈低碳出行环境越好,公众低碳出行比例感高: 项自旨在探索更全面的社区生活圈低碳出行环境评价方法,补充低碳出 低碳出行行为与社区生活圈低碳出行环境的相关性在巨型社区中体 行环境评价中使用者主观性评价的部分.
同时,通过评价来促进低碳出行环 现得最明显; 境改善,提升城市规划者和公众的低碳出行意识,共同创建安全、舒适、偷 悦的社区街道环境,并为后续开展更加综合、完整的社区生活圈低碳评价工 与低碳出行行为相关性最高的指标依次为生活服务设施可达性、轨 作奠定基础.
道公交站点覆盖率、街道底商线密度、慢行通道密度和安全岛达标 率.
1.3关键发现 (5)部分社区公共交通和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方面的主客观数据存 在差异,客观数据不能准确反映居民的主观感受.
这与居民生活方式、交通 (1)上海社区生活圈低碳出行环境最好,海口名列第二,深圳和北京差 行为习惯等软件环境相关.
未来进一步提高居民满意度需要更系统地收集和 异较小,排名分列第三、第四 整理居民的意见,并进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