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房抗震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指引60页.pdf

60,pdf,农房,加固,抗震,设计资料
文档页数:60
文档大小:8.04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设计资料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农房抗震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指引 二零二零年十一月
目录 1总则 2既有农房抗震鉴定 2.1基本规定 2.2场地和地基基础鉴定 3 2.3砌体结构鉴定. 4 2.4混凝土框架结构鉴定 .9 3重建农房抗震设计. 12 3.1选址基本要求. 12 3.2抗震基本要求. 14 3.3地基. 20 3.4基础. 22 3.5砖砌体结构房屋, 26 3.6框架结构房屋. 34 4既有农房抗震加固 38 4.1一般规定. 38 4.2地基基础加固 39 4.3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加固 39 4.4框架结构房屋抗震加固. 45 5施工与验收. 51 5.1 一般规定 51 5.2 砌体结构的施工要求 52 5.3 框架结构的施工要求 53 5.4 检查和验收 .54 附录A广东省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 ..58
1总则 1.0.1为减轻地震破坏,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规范我省抗震设防烈度7度及以 上地区的既有农房的抗震鉴定程序和方法、拆除重建和加固改造技术,制定本指引.

1.0.2本指引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地区,乡镇与农村中结构类型为混凝 土和砌体结构,以及层数为一、二层的既有农房抗震鉴定:三层及以上既有农房可参 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进行鉴定.

迁建农房设计须符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镇 (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农村危房改造基本安全技术导则》(建办村函(2018) 172号)等相关要求.

响时,一般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 主体结构不致严重破坏,围护结构不发生大面积倒塌.

1.0.4本指引的既有农房的抗震设防烈度应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地震动 峰值加速度确定.

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g(0.15g)时为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 0.20g(0.3g)时为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 1.0.5本指引的抗震鉴定以结构体系和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价,当符合各项要求 时,建筑可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不再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鉴定.

1.0.6既有农房抗震鉴定应由具有专业知识或经培训合格,并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技术 人员按照《广东省农房抗震改造实施方案》(粤建村(2020)106号)相关要求进行鉴 定.

对一般技术人员无法进行鉴定时,应由专业鉴定机构进行抗震鉴定并提供相应的 抗震鉴定报告.

1.0.7我省拆除重建的农房除参考本指引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既有农房抗震鉴定 2.1基本规定 2.1.1既有农房建筑抗震鉴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不同结构类型房屋,抗震鉴定时检查的重点、内容和要求不同,应按本指引 所列类别采用不同的鉴定方法.

2对房屋抗震性能有整体影响的鉴定项目和仅有局部影响的鉴定项目,在进行 综合抗震能力分析时,应分别对待.

3对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作出评价后,对于不符合抗震要求的房屋,可根据不 符合要求的程度对房屋抗震性能的影响大小、加固难易程度、加固经济投入等因素进 行综合分析,给出相应的维修、加固、改造或拆建更新等方式的处理意见.

2.1.2既有农房建筑抗震鉴定应以结构体系和构造措施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定.

1抗震设防烈度低于7度地区的房屋,可不进行房屋抗震承载力验算,仅对抗 震构造措施进行鉴定.

2以下几种情况,可直接认定为“完全不具备抗震措施”: 1)一层及两层生土承重结构(含泥砖房)、砖木结构、混合结构(砖混结构除 外)、简易结构房屋: 2)建成超过40年的既有农房: 3)已鉴定为危房或严重损坏房的房屋.

2.1.3既有农房建筑抗震鉴定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应对房屋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包括调查房屋的建造年代、使用环境、建筑材 料、结构类型、主要构件截面尺寸,建筑功能分布,施工质量、变形与损失和使用维 护状况等.

2应从结构特点、结构体系、结构布置、结构材料和施工做法、整体性连接及 抗震构造措施、局部易损构件及与主体结构连接等方面进行检查评定,采取相应的抗 震鉴定方法,并结合抗震承载力验算,对既有农房建筑的综合抗震能力进行分析和判 定.

2.1.4既有农房建筑结构体系鉴定和构造措施鉴定,应重点检查以下项目: 2
1应对承重结构和承重墙体类别进行检查.

当采取木柱与砖柱、木柱与石柱混 合的承重结构,以及在同一高度采用不同材料墙体混合承重且无可靠连接的结构时, 应着重检查是否采取加强连接的措施.

2应对结构体系进行检查,找出其破坏会导致整个房屋丧失抗震能力或丧失静 力承载能力的主要构件,并对其进行重点评价.

3房屋高度和层数应符合本规程各章规定的最大值限值要求.

4结构材料实际达到的强度等级应符合本规程各章规定的最低要求.

5应对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和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进行检查.

2.1.5名人故居和传统民居的抗震鉴定尚应结合保护价值综合分析后确定.

2.2场地和地基基础鉴定 2.2.1有利、不利等地段和场地类别,应按表2.2.1进行划分.

表2.2.1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 地段类别 地质、地形、地貌 有利地段 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 般地段 不属于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不利地段 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陡坡,陡坎,河岸和边坡的 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含故河道、疏松的断层破 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高含水量的可塑黄土,地表存在结构性 裂缝等 危险地段 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场、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 错位的部位 2.2.2对建造于不利地段的既有农房,应根据具体情况由专业公司评价场地对抗震的 影响.

1建于条状突出山嘴、高耸孤立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陡坡、河岸、边坡 的边缘和已明显变形下陷趋势采空区的建筑.

2处于洪水主流区或山洪、内涝水淹易发区的建筑.

2.2.3对建造于危险地段的既有建筑,可直接判断为抗震不利建筑,应结合当地村镇 规划迁建:暂时不能迁建的,应并采取应急安全措施.

2.2.4既有农房的地基基础鉴定,应以现状鉴定为主,并着重检查基础墙有无腐蚀、 酥碱、松散和剥落、上部结构有无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倾斜及裂缝、倾斜有无发展趋势.

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