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CN104264706A (43)申请公布日2015.01.07 (21)申请号201410564882.4 (22)申请日2014.10.22 (71)申请人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地址100026北京市大兴区清源北路15号 西综合楼一层107 (72)发明人刘鹏方天文霍永君李松眠 季文君李成管志忠任书华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11004 代理人唐晓丽 (51)Int.C1. E02D 27/44(2006. 01)
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 (54)发明名称 外用电梯钢梁基础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57)摘要 一种外用电梯钢梁基础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其构造包括框架柱、框架横梁、楼板、钢级梁、垫 块、螺母.
本发明是依托工程自身结构钢筋混凝土 框架梁承载能力,并通过钢纵梁将外用电梯荷载 传递于混凝土梁上,最终通过混凝土柱将荷载传 至基础,该施工工艺代替传统钢筋混凝土基瑞施 工工艺,无需再破除混凝土,钢梁可周转使用,减 少垃圾,绿色环保,同时无需传统钢管脚手架对基 础进行回项,既可以节约脚手架的租赁费用,又不 影响地下室装修及其他专业施工,节约了工期,非 常方便快捷.
104264706 6
CN 104264706 A权利要求书1/2页 1.一种外用电梯钢梁基础构造,包括楼板(8)、连接于楼板(8)之上的电梯基础,其特 征在于:还包括楼板(8)下侧的底部框架支撑,所述底部框架支撑包括框架柱(7)和框架横 梁(4),所述电梯基础为平行设置的两根钢纵梁(3),两根钢纵梁(3)的梁中心线的横向距 离等于外用电梯的塔节(10)的尺寸,钢纵梁(3)的两端部分别跨过两侧框架横梁(4)与楼 板(8)的支点处: 钢纵梁(3)的两端部与楼板(8)之间、位于框架横梁(4)的上方垫有与框架横梁(4)同
向至少设置两个,钢纵梁(3)的端部的下翼缘开有与安装通孔相对应的螺栓孔,高强螺栓 (1)依次穿过安装通孔和螺栓孔并使用螺母(5)将钢纵梁(3)固定于楼板(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电梯钢梁基础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纵梁(3)为H型 钢或工字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电梯钢梁基础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纵梁(3)的两侧 间隔设有若干加劲板(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电梯钢梁基础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2)为钢板, 垫块的高度为4~8c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外用电梯钢梁基础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工程特点,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定外用电梯的型号: 步骤二、根据外用电梯的型号得到电梯的尺寸,控制安装后外用电梯距离建筑的边缘 为100mm~200mm,进一步确定外用电梯的中心位置,进面得到两根钢纵梁的安装位置线, 保证电梯的中心落在两根钢纵梁的横向距离的中线上: 步骤三、根据外用电梯的型号、性能参数及载重重量计算出外用电梯产生的总荷载,选 定钢级梁的型号及长度: 步骤四、检查框架横梁(4)的截面尺寸及配筋信息; 步骤五、根据电梯中心位置放线得出电梯基础的位置,并依据外用电梯的钢笼(9)的尺 寸放线得出围护结构即砖墙(11)的砌筑位置线: 步骤六:根据钢纵梁的安装位置线,使用塔吊将钢纵梁吊装就位,钢纵梁(3)落于框架 横梁(4)与楼板(8)的支点处上方,并在钢纵梁(3)与楼板(8)之间采用垫块(2)垫高; 步骤七:在支点处的两侧楼板开安装通孔,与安装通孔相对应的钢纵梁(3)的下翼缘 位置开有相应数量的螺栓孔: 步骤八:采用高强螺栓(1)将钢纵梁(3)固定于框架横梁两侧的楼板(8)上,高强螺栓 (1)贯穿安装通孔及螺栓孔,并用螺母(5)拧紧固定牢靠: 步骤九:根据砖墙(11)的砌筑位置线,砌筑砖墙,保证墙体的项标高与钢纵梁(3)的梁 顶标高齐平; 步骤十:将外用电梯的塔节(10)安装于钢纵梁(3)之上,并将塔节(10)的底座与钢纵 梁(3)点焊连接,外用电梯的钢笼(9)边缘坐于砖墙(11)上,完成外用电梯的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用电梯钢梁基础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五中,围护结构是设置在楼板(8)之上、砌筑在钢纵梁(3)外侧的砖墙(11),墙体的顶标高 与钢纵梁(3)的钢顶标高齐平,所述砖墙(11)为外用电梯的钢笼(9)倾斜度限位墙,本身并 2
CN 104264706 A权利要求书2/2页 不承受电梯荷载,其围合面积以保证外用电梯的钢笼(9)搭在砖墙(11)上后不发生倾斜为 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用电梯钢梁基础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三中,选定钢纵梁(3)的型号及长度时,要求钢纵梁的截面尺寸不低于 350×350×12×19mm,同时截面模数不低于W=2280cm,钢纵梁的强度要求不低于Q235.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用电梯钢梁基础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四中,框架横梁(4)为混凝土梁,其截面宽度不小于300mm,其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其底 面受拉配筋面积不小于A=1900mm²,其顶面受压配筋面积不小于A=986m,框架横梁的混 凝土强度不低于C40.相邻两根框架横梁之间的净间距不大于8m,框架横梁的箍筋直径不 小于10mm,箍筋间距不大于200mm.
3
CN 104264706 A说明书1/4页
外用电梯钢梁基础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将外用电梯基础落于楼板上的结构及其施 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高层建筑中,外用施工电梯基础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作为受力基础,混 凝土基础落于结构楼板上,但是结构楼板的承载力往往不足,这时需要通过计算,用钢管在 外用施工电梯的混凝土基础对应的受力范围内,使用钢管脚手架或碗口架增加支撑,以便 将力层层传递削弱或者直接传递到基础底板,支撑的过程就是回顶.
[0003]此施工方法工序复杂,缺点有:一、回顶脚手架租赁时间较长,所需的费用较高; 二、且外用施工电梯使用时间较长,脚手架回顶处无法进行装修等专业施工:三、工程施工 完毕后,混凝土基础需破除,破除产生的垃圾、垃圾处理费及破除费用均较高,增大施工成 本,工期较长.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用电梯钢梁基础构造及其施工方法,要解决现有的外 用施工电梯基础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作为受力基础,使用钢管脚手架或碗口架进行回 顶施工存在的脚手架使用费较高,施工时间长,回顶处无法进行装修以及混凝土基础破除 产生的垃圾增大了施工成本和增加了工期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外用电梯钢梁基础构造,包括楼板、连接于楼板之上的电梯基础,还包括楼板下侧 的底部框架支撑,所述底部框架支撑包括框架柱和框架横梁,所述电梯基础为平行设置的
端部分别跨过两侧框架横梁与楼板的支点处: 钢纵梁的两端部与楼板之间、位于框架横梁的上方垫有与框架横梁同宽的垫块,支点
端部的下翼缘开有与安装通孔相对应的螺栓孔,高强螺栓依次穿过安装通孔和螺栓孔并使 用螺母将钢纵梁固定于楼板上.
[0006]所述钢纵梁为H型钢或工字钢.
[0007]所述钢纵梁的两侧间隔设有若干加劲板.
[0008]所述垫块为钢板,垫块的高度为4~8cm.
[0009]这种外用电梯钢梁基础构造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工程特点,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定外用电梯的型号: 步骤二、根据外用电梯的型号得到电梯的尺寸,控制安装后外用电梯距离建筑的边缘 为100mm~200mm,进一步确定外用电梯的中心位置,进面得到两根钢纵梁的安装位置线, 保证电梯的中心落在两根钢纵梁的横向距离的中线上: 4
CN 104264706 A说明书2/4页 步骤三、根据外用电梯的型号、性能参数及载重重量计算出外用电梯产生的总荷载,选 定钢纵梁的型号及长度: 步骤四、检查框架横梁的截面尺寸及配筋信息: 步骤五、根据电梯中心位置放线得出电梯基础的位置,并依据外用电梯的钢笼的尺寸 放线得出砖墙的动筑位置线: 步骤六:根据钢纵梁的安装位置线,使用塔吊将钢纵梁吊装就位,钢纵梁落于框架横梁 与楼板的支点处上方,并在钢纵梁与楼板之间采用垫块垫高: 步骤七:在支点处的两侧楼板开安装通孔,与安装通孔相对应的钢纵梁的下翼缘位置 开有相应数量的螺栓孔: 步骤八:采用高强螺栓将钢纵梁固定于框架横梁两侧的楼板上,高强螺栓贯穿安装通 孔及螺栓孔,并用螺母拧紧固定牢靠: 步骤九:根据砖墙的砌筑位置线,砌筑砖墙,保证墙体的顶标高与钢纵梁的钢顶标高齐 平: 步骤十:将外用电梯的塔节安装于钢纵梁之上,并将塔节的底座与钢纵梁点焊连接,外 用电梯的钢笼边缘坐于砖墙上,完成外用电梯的安装.
[0010]所述步骤五中,围护结构是设置在楼板之上、砌筑在钢纵梁外侧的砖墙,墙体的项 标高与钢纵梁的钢顶标高齐平,所述砖墙为外用电梯的钢笼倾斜度限位墙,本身并不承受 电梯荷载,其围合面积以保证外用电梯的钢笼搭在砖墙上后不发生倾斜为准.
[0011]所述步骤三中,选定钢纵梁的型号及长度时,要求钢纵梁的截面尺寸不低于 350×350×12×19mm,同时截面模数不低于W=2280cm,钢纵梁的强度要求不低于Q235.
[0012]所述步骤四中,框架横梁为混凝土梁,其截面宽度不小于300mm,其截面高度不小 于600mm,其底面受拉配筋面积不小于A=1900mm,其顶面受压配筋面积不小于A=986mm, 框架横梁的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40,相邻两根框架横梁之间的净间距不大于8m,框架横梁 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箍筋间距不大于200mm.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依托工程自身的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承载能力,电梯 安装完毕后,通过钢纵梁将外用电梯的荷载传递于框架梁上,由框架梁传递于框架柱,最终 通过框架柱将荷载传至基础.
[0014]与目前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需要钢管脚手架进行基础回顶,大幅减少了外用 施工电梯基础的施工工程量,不仅节约了脚手架租赁费用,而且减少了人工投入.
本施工方 法依托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梁和框架柱作为受力构件,承载力大、稳固性强,施工安全系数 高,施工完毕后,钢梁基础体系可直接拆卸回收并循环利用,绿色环保;钢梁基础使用过程 中,不影响其他工序的施工,节约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构造的俯视图.
[0017]图2是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发明构造的使用状态图.
5